人人做人人爽,欧美色在线,一个人的高清视频www,69xxxx女人,啊用力点国产嗯快在线观看,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背景: 閱讀新聞

中西互藏引發的思考






[日期:2010-12-22] 來源:新聞晚報   作者: [字體: ]

  采訪者:您認為收藏家須具備哪些素質?

  曹:如果收藏的目的是為了習得鑒賞能力,那么,收藏家應該有科學的態度與求知的好奇心,對藝術史、文化史有鉆研的興趣,也應該有美感,對美、丑、雅、俗能夠分辨。現在中國文物,不論古董字畫,贗品多如牛毛。懂得科學鑒定方法,尤其重要。

  采訪者:對于剛開始收藏的新手,您有什么忠告?

  曹:首先,不要聽別人亂講什么藝術投資會賺錢,收藏應該單純就是喜歡,應該跟談戀愛一樣。你談戀愛會很關心對方是不是真心的,怕受騙;收藏也一樣,要謹防買到贗品,受騙上當。總之,要多觀察,多比較,多學習鑒賞,盡量少買。

  六、社會貢獻:增進樂趣與和諧

  采訪者:您認為,藝術收藏對社會有何貢獻?

  曹:收藏家通過收藏肯定了文物的價值,對當代藝術而言,可以激勵創作,促進文藝的發展,增進社會的樂趣與和諧。對古文物而言,同樣地,收藏家的購買行為,賦予了古文物實際的市場價值,對古文物的發掘、保存與維護,都發揮了其正面的貢獻。

  我聽說有這樣一種說法,由于海外具有收藏中國文物的潛力,所以借由盜掘使得大量國寶外流。這種論調有明顯的邏輯盲點。第一,中國盜墓之風自古有之,并非因為有洋人收藏才引起中國人盜墓。例如,李濟先生1928年至1937年在河南安陽殷墟考古的時候就已經發現,殷墟墓群早在宋代時就已經遭到盜掘;再例如,江蘇徐州南洞山西漢楚王、后墓,在元武宗年間(1308—1311年)就已被盜掘一空,這種例子數不勝數。第二,由于迷信,中國許多文物并不受重視。例如唐三彩塑像由于是陪葬品,被認為不祥,以前出土時多遭毀棄,其后由于洋人有興趣收藏,才漸漸受到中國人重視。又如宋代的磁州窯、元代的青花與釉里紅等等瓷器,過去因為不屬于官窯,不受中國人重視與保存,也是因為海外有收藏興趣,才獲得中國人重視。第三,中國過去盜墓,興趣集中在搜括財富,通常不重視文物的藝術價值,因此往往銷毀文物以取得金銀。明末崇禎皇帝就曾命令熔毀宮中銅器以供軍需;“文革”時亦有大量古代青銅器遭到熔毀。因此,沒有收藏家肯定文物的價值,文物很容易遭到毀棄,不易獲得重視與保存。第四,海外收藏家獲得中國文物之后,一般皆會珍藏、展覽、出書,并請專家就鑒賞方面做深入研究,因此,對中華文化的發揚、傳播、研究與維護,都經常做出重大貢獻。

  基于以上理由,一些人將自己人的盜墓惡習歸咎于洋人,將外國人都視為“盜取國寶的陰謀家”,其實過于情緒化。許多人急于收回國寶,其實也沒太大必要。學習欣賞自己的文物,比急于將之收回要重要得多。我也覺得,外國人懂得欣賞中國人的東西,中國人為什么不去學習欣賞外國人的東西?如果中國人開始去欣賞、收藏外國文物,是不是表示視野更寬廣、心胸更開闊、更像個崛起的世界大國呢?

 

收藏 推薦 打印 | 錄入:綠寶石 | 閱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