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民窯青花瓷數(shù)量稀少
考古出土的紀年瓷實物及博物館收藏品數(shù)量少,明代早期瓷器,人們多熟悉洪武、永樂、宣德的官窯瓷器,對民窯瓷器所知甚少。事實上,明初景德鎮(zhèn)御器廠(最初稱陶廠)正式成立以前,以及成立后,景德鎮(zhèn)民窯不可能完全停燒,永宣時期官用瓷燒制正規(guī)化后,民窯為滿足市場需要,應該還是有少量生產的。考古出土以及傳世完整器少的原因,或許是民窯產品多為滿足民間生活所需的日常用器,如碗、盤、杯等圓器,價值不高,沒有留存的必要,因此歷年出土的明初民窯制品多是殘片。
國內具有明確紀年的考古出土明初民窯瓷器較少,洪武時期發(fā)現(xiàn)有碗、盤、高足把杯等,永樂、宣德時期有梅瓶、罐、碗、盤等,數(shù)量有限,多是盤、碗等圓器。拍場上明初瓷器多是洪武、永樂、宣德的官窯制品,由于斷代困難,具有這一時期時代風格的民窯青花瓷經常被定名元末明初、明初、明早期。如1998年北京翰海春拍,高18.3厘米的青花纏枝蓮大罐體型碩大,胎體厚重,具有元青花的風格,但罐身所繪纏枝蓮紋的畫法及青花的發(fā)色又與元青花不同,被定為元末明初、明早期,以176萬元拍出;2009年中國嘉德秋拍出現(xiàn)一件被定為元末明初的青花云龍紋罐,直徑27厘米,罐的造型、胎釉以及云龍紋飾有明顯的元青花風格,所繪牡丹花葉、脛部蓮瓣及底部涂的大片釉斑又區(qū)別于元青花;2005年嘉德四季第1期18.15萬元拍出的明早期青花海浪瑞獸梅瓶,也具有元青花的風格;2010年春拍28萬元成交的明早期青花蓮花紋梅瓶,高33.7厘米,造型、紋飾以及胎釉則具有永宣青花的特征;2008年倫敦佳士得秋拍,高39.3厘米的明早期青花纏枝蓮紋雙耳瓶以7.085萬英鎊拍出,瓶的盤口、象鼻耳、雙環(huán)以及紋飾風格,與1989年江西德興正統(tǒng)十二年墓出土的青花纏枝蓮紋獸耳瓶類似。
永宣官窯青花風格類似,有些品種斷代因難,民窯青花因缺少可以參照的紀年瓷,既便是在拍場上出現(xiàn),也難區(qū)分。2004年上海崇源春拍釋出的一件明永樂青花船形水滴,2010年北京長風春拍再拍時,以39.2萬元拍出,造型明顯仿自龍泉青瓷和元青花制品,以手工制坯粘合而成,比較少見。2005年中國嘉德春拍以53.9萬元拍出的明宣德青花人物大罐,是件典型的宣德民窯青花罐,1995年由香港蘇富比秋拍釋出,高39厘米,罐的形制周正典雅,腹部所繪圖攜琴訪友高士圖的人物紋、云紋畫法常見于宣德—成化時期的瓷器之上。2010年該公司以44.8萬元的拍出的明宣德青花雜寶紋瓦鈕“澤物為務”方璽,方印邊款為青花楷書“大明宣德癸丑年造”,印文為篆書的“澤物為務”,仿漢瓦型鈕,方印上部以青花繪雜寶紋飾,是一件具有重要研究價值的制品,此印原為美國波士頓私人收藏家戈登·莫內爾(F. Gordon Morrill)收藏,1971年曾在波士頓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fine Arts)展出,收錄于《中國歷代陶瓷款識匯集》。
“空白期”瓷器價格不低
正統(tǒng)、景泰、天順、成化、弘治、正德六朝的民窯青花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即所謂的“空白期”,正統(tǒng)、景泰、天順三朝官窯燒制時斷時續(xù),成就不大,僅民窯有少量生產;第二階段從成化官窯恢復燒造開始,官、民窯均步入恢復期。
空白期景德鎮(zhèn)民窯的燒制雖然仍受禁燒限制,但還是步入了一個大發(fā)展期,從江西各地出土的器物看,仍然有制作水平較高的制品。《江西元明青花瓷》一書中所附《明代紀年青花瓷資料選》,收入空白期紀年瓷24件(正統(tǒng)6件,景泰14件,天順4件),數(shù)量甚至超過了成化、弘治、正德的16件(成化4件,弘治7件,正德5件)。可見空白期民窯生產還是相當有規(guī)模的。只是這一時期缺少官窯生產的參照和學習,民窯生產追求實用和低價,工藝水平普遍較低,大量產品造型不規(guī)整、胎質疏松、紋飾簡略、釉面稀薄。出土實物器型豐富,有各式罐、香爐、瓶、碗、盤等。紋飾新增了很多永宣時期所沒有的山水、人物、動物、孔雀、花卉、云紋等等圖案,特別是云紋、山水、人物紋風格獨特,具有典型的時代特點,元青花中曾出現(xiàn)的人物故事圖案這一時期有相當量的出現(xiàn)。北京故宮博物院、首都博物館、北京藝術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院等等博物館,以及各地文物店收藏為數(shù)不少的空白期青花瓷器,為研究和收藏鑒賞提供了可靠的參照物。
拍場上,除少量拍品標有準確的時代,大部分多被定為空白期,精品的價格目前已近百萬元。交易價格較高的瓷器器型多為大罐、瓶類等陳設器,偶有大盤拍出高價。2002年香港佳士得秋拍,高37.4厘米的空白期青花人物故事罐就拍到了41.825萬港幣。2007年中國嘉德秋拍,直徑52.5厘米的空白期青花孔雀牡丹紋大盤拍出95.2萬元,主題紋飾孔雀牡丹圖繪畫精細,“構圖緊密,繁而不亂”,極為罕見。次年,曾經著名收藏家仇炎之收藏的15世紀中期青花盤長海螺水滴現(xiàn)身香港蘇富比春拍,估15萬至20萬港幣,拍出了72.75萬港幣。2009年嘉德四季第18期,估10萬至15萬元的明空白期青花高士圖大罐,也以高出估價數(shù)倍的76.16萬元成交,罐腹部所繪云氣紋呈靈芝形,其上密布層層圈點紋,通稱“云堂手”,為空白期瓷器的典型特征。2001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以389.475萬港幣拍出的明代青花內外高士圖花形碗,造型、紋飾繪畫的風格與香港天民樓所藏明正統(tǒng)—天順青花仙山樓閣紋菊瓣大碗明顯出自同一時期,有行家認為也應該是空白期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