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把青花瓷比作舞臺上的青衣,素雅高潔,清麗婉轉(zhuǎn),像極了中國的水墨畫。“素坯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zhuǎn)淡,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周杰倫的《青花瓷》,唱出了青花瓷的雅致風(fēng)情和其中蘊涵的中國文化。
青花瓷在中國被追捧了幾百年,而元、明青花又是青花瓷中最被追捧的頂級珍品。
2005年7月12日,倫敦佳士得拍賣了一件“鬼谷下山元青花大罐”,成交價當(dāng)時折合人民幣2.3億。按照當(dāng)天的國際牌價,這個價可以買兩噸黃金。“鬼谷下山”由此晉升為全球最貴瓷器。
2011年10月5日,香港蘇富比(微博)(微博)拍賣的“明永樂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紋梅瓶”,以1.6866億港元成交,刷新了明代瓷器拍賣的世界紀(jì)錄。
值兩噸黃金的“鬼谷下山”
“鬼谷下山元青花大罐”高27.5公分,腹徑33公分,重量20多斤,身價卻可以買兩噸黃金,這就是頂級元青花的價值。
中國青花瓷自誕生至今已有700多年,為什么獨元青花如此價值連城?這要從元青花的發(fā)源談起。
元青花出現(xiàn)于何時?是唐、宋,還是元?這其實是元青花的一大未解之謎,也是中國瓷器史上的15大難題之一。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青花瓷是在元至正年間臻于成熟的。而它的成熟,不僅是素瓷向彩瓷的過渡,景德鎮(zhèn)也因此成為世界制瓷業(yè)的中心。最早的成品,當(dāng)然最珍貴。
收藏家馬未都在談到元青花時表示,元青花其實有很多謎。第一個謎就是它為什么是藍(lán)色的。這當(dāng)然是受波斯文化的影響。因為蒙古人喜歡白和藍(lán),而藍(lán)色又是伊斯蘭文化的主色調(diào)。13世紀(jì)初,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崇尚伊斯蘭文化的突厥人進入中國,其中有工匠、天文學(xué)家和醫(yī)學(xué)家,他們帶來了西域文化。元朝建立后,又有大批穆斯林知識分子、商人,通過絲綢之路來到中國。受西域文化影響的中國工匠,開始將傳統(tǒng)的中國圖案,用青花原料畫在瓷胎上,燒制出賞心悅目的青花瓷,開了一代中國人審美的先河。
元青花還有個謎就是題材眾多。和其他瓷器多表現(xiàn)飛禽走獸、花卉蟲魚不同,元青花后期有大量繪有戲劇故事的作品問世。其中的原因,馬未都認(rèn)為,一是元青花受元曲和小說的影響,二是因為元朝后期,朱元璋長期駐扎景德鎮(zhèn),他對戰(zhàn)爭和人物題材的偏愛影響到了元青花。
而“鬼谷下山”之所以能拍出天價,既有上述原因,更在于它自身工藝也達(dá)登峰造極水準(zhǔn),無論是顏色、畫藝、質(zhì)量,都是元青花中的極品。其雄渾矯健的造型、張力十足的紋飾、濃艷深透的青花發(fā)色、通體彌漫的雄霸之氣,強烈地震撼著每個喜愛元青花的人。更何況,這個大罐還有一段特別的傳奇故事。
話說民國時期,一個住在北京東郊民巷的荷蘭軍官,大概在1913年到1923年之間,買了這個大罐,并將這個罐子帶回了國。此后,這個大罐在這個軍官家的閣樓上沉睡了將近100年。上世紀(jì)70年代,佳士得的一位專家去看,認(rèn)為它是明朝的罐子,出價幾千塊錢,軍官家人沒賣。2005年,專家再次去看,發(fā)現(xiàn)它是一個元青花,便隆重地請出來拍賣,最后賣出了這么個天價。而在賣之前,這罐子一直在這軍官家裝CD呢。
人物青花罐全球不足10個
元青花之所以如此珍貴,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于它存世量的稀少。首先畫有人物的元青花罐,全世界不足10個,都藏于博物館和私人手中。東京出光美術(shù)館藏有“昭君出塞”青花罐,美國波士頓美術(shù)館有“尉遲恭救主”青花罐,日本大阪萬野美術(shù)館有“百花亭”青花罐,英國鐵路基金會有“錦香亭”青花罐,蘇富比1996年拍賣的“三顧茅廬”青花罐,和“西廂記”、“細(xì)柳營”兩個青花罐,都為私人收藏。而北京故宮(微博)、臺北“故宮”乃至全國的博物館,都沒有一件元青花人物罐,所以非常的珍罕。
除人物青花罐外,元青花珍品也大多深藏于距中國萬里之遙的異域深宮。其中原因在于元青花在14世紀(jì)中期及稍后,通過貿(mào)易渠道運往西亞、南非、歐洲和東南亞等地,所以目前全世界的元青花都固定藏于幾處,從來沒有分散過。一是土耳其的托布卡帕皇宮。這批元青花的收藏時間是1453年,是存世品質(zhì)最好的元青花,一共40件,從不公開展出,一直秘藏于皇宮的府庫中。第二個收藏較多的是伊朗的阿克比爾寺,共收藏了32件。第三個收藏地是中國江西的高安,在高安的地庫里藏有19件元青花,是20世紀(jì)80年代一次性出土的文物。此外,日本也是元青花的收藏大國,日本人三杉隆敏在《中近東之中國瓷器》一書中就記錄有27件元青花。
不僅如此,存世元青花的相關(guān)文獻(xiàn)資料也極少。迄今為止,全世界尚無一件元青花傳承有緒,天價“鬼谷下山”就曾被外界指責(zé)傳承無緒。目前中國收藏界普遍認(rèn)為,全世界的元青花真品只有400件左右,多存于海外,中國民間藏家手里的元青花,多被質(zhì)疑。
但元青花雖然珍罕,50年前卻無人問津。而“鬼谷下山”天價成交后,中國內(nèi)地旋即掀起了新一輪收藏?zé)幔袊缓酪矤幭瓤趾髿⑾蚝M馀膱觯瑢⒃髑迦俑G瓷器抬上了一個又一個的價格巔峰。
而身價最昂貴的“鬼谷下山”,并沒占據(jù)全球最好10件青花瓷榜首,而是名列第五。排名第二的是一件在元青花斷代中起了關(guān)鍵作用的云龍紋象耳瓶,第一則是一件民間藏家收藏的明代宣德青花豆。
對永宣青花的缺陷審美
如果說青花是中國瓷器中的霸主,那永樂、宣德青花就是霸主中的佼佼者。在2011年10月5日香港蘇富比秋拍“玫茵堂珍藏”專場拍賣中,一件“明永樂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紋梅瓶”,以1.6866億港元成交,刷新了明代瓷器拍賣史的價碼。
之所以創(chuàng)出如此天價,在于該梅瓶是一件明代御瓷絕品,全世界僅北京故宮存有一個。它曾于1998年香港蘇富比秋拍時拍出1160萬人民幣的高價。十幾年過去,它的身價也暴漲了十多倍。
收藏此梅瓶的玫茵堂,也是西方中國藝術(shù)品收藏界私人藏家中的翹楚。“玫茵堂”主人是現(xiàn)年93歲高齡的瑞士商人斯蒂芬·裕利和他已去世的弟弟吉爾伯特·裕利。上世紀(jì)50年代,裕利兄弟開始對中國藝術(shù)品產(chǎn)生興趣。兄弟二人分別收藏,弟弟主要收藏從新石器到宋朝的早期陶器,哥哥則側(cè)重于收藏中國元、明、清作品。2009年,《玫茵堂藏中國陶瓷》4卷6冊出版,其中收錄了中國各時期陶瓷作品2000多件,幾乎是一部完整的中國陶瓷史,而永宣青花為其收藏的最大亮點。
永宣青花瓷是繼元青花之后,中國青花瓷的第二個高峰。它以胎質(zhì)、釉層精細(xì)肥厚、青花色澤濃艷、紋飾多樣、線條優(yōu)美和造型豐富等特點,被世人贊譽。人們甚至把永宣青花名品和西方最偉大的古典藝術(shù)作品相提并論。而永宣時期也是中國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但這個黃金時代的出現(xiàn)并不是偶然。永樂初年,剛登基不久的永樂帝便派督陶官前往景德鎮(zhèn)御窯廠督造瓷器。鄭和的七下西洋,也將異國文化引進大明王朝。除此之外,鄭和還帶回了一種比黃金還珍貴的礦石,這就是特產(chǎn)于西亞的繪制青花的原材料“蘇麻離青”,它的加入,為永樂青花進入巔峰期提供了物質(zhì)基礎(chǔ)。
用蘇麻離青制作的永宣青花具有發(fā)色濃烈、暈散不勻,藍(lán)中泛有黑斑,結(jié)晶處深入胎骨,用手撫之有凹感的特征。歷代文人墨客對蘇麻離青造成的這種缺陷美趨之若鶩,因此歷朝歷代仿品不斷。但這些仿品無論怎樣刻意求像,比如乾隆仿永宣青花,連蘇麻離青形成的小黑點,也是用毛筆一點一點地點上去的。但即便這樣,后世仿品永遠(yuǎn)形似神不似,遠(yuǎn)沒有永宣的霸氣和震撼力。而人們對蘇麻離青的膜拜,也顯示出中國人在青花瓷上異乎尋常的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