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緒景泰藍壽桃蓋盒 7.16萬元
清中期銅鎏金八手觀音 3.36萬元
“最近古玩雜項初步形成了回暖的態勢,越來越多的藏家把目光投向包括銅器、漆器、明清家具、文房四寶、玉石、鼻煙壺、竹木牙角雕等等在內的古玩雜項板塊上,只要拍品真且價格適中,其成交的機會就相當大。”廣州藝拍有關工作人員昨日向記者透露。
整體價位偏低
實際上,古玩雜項的收藏歷來存在相當大的難度,它除了有年代、款識、作者的真偽嫌疑之外,還要注意材質、工藝的真偽等等。因此,雜項收藏對買家要求相當高,全憑眼力和內功,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雜項收藏市場的發展。
廣州市文物總店鑒定專家、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曾土金認為,古玩雜項中的“雜”字,一來表明種類繁多,可以滿足不同興趣和購買能力的收藏愛好者的需求,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二來其“雜”也說明了鑒別難度比較大,從另外的角度來說,淘到寶貝的機會也很大。
有業內人士認為,古玩雜項由于整體價位偏低,對中小投資者更有吸引力。尤其是這些板塊的存世數量巨大,種類繁多,應該成為整個藝術品市場后續發展的方向。
目前,古玩雜項在廣東的藝術品市場上盡管剛有些起色,但與北京、天津等地相比,整體價格還低二到三成,因此這一類的藏品明顯處于價格洼地。比如位居四大名硯之首的端硯,北方藏家已經開始收藏,而廣東藏家明顯落后半拍。不過,相信隨著廣東藏家“內功”的不斷提升,古玩雜項也將越來越被重視,古玩雜項的后市行情會看好,其價格上漲勢頭也會越來越明顯,特別是一些代表廣東傳統工藝特色的精品和珍品,其升值潛力不可估量。
回暖跡象明顯
記者從廣州藝拍的最近一場拍賣會上了解到,拍賣會首次推出印章專場,受到藏家熱烈追捧,不僅創造出100%的成交率,還出現了大拍時才有的藏家反復爭奪同一件拍品的場面。而在去年的冬季大拍中,明清時期的白玉和佛像成為北京和香港藏家的心頭之好,曾經有一北方藏家為了一件明代佛像,手里的競投牌一直舉著不放下,大有不買到不罷休的架勢。遺憾的是,本地藏家在佛像收藏方面的動作不大。
據廣州藝拍瓷雜部經理沈貴介紹:古玩雜項最大的特點是精致并且易于把玩,此類收藏品價位還屬于中下游。為了吸引更多的買家參與,本地拍賣行在推出藏品時,往往走精品路線和本土化路線,拍品具有檔次高、嶺南色彩濃郁的特點。如清代民國時期廣東傳統工藝象牙雕中的扇、名片盒、筆筒、筆擱等,雕工精美、構思巧妙、技藝精湛,具有很強的歷史、藝術和收藏價值。
收藏小貼士
1、辨識雜件的真偽要先從材質、工藝著眼,然后再斷代、斷質量。
2、重點要選那些料真、工精、型美、年代久的上品,在賞玩過程中不斷上品位,上檔次。
3、要有橫向對比的收藏經驗;要有敢于先下手為強的收藏膽略;要有持之以恒耐心覓寶的收藏信念。
4、應該廣交收藏界朋友,廣泛參與收藏實踐活動。更要向行家請教,力求掌握更多的收藏品種類的鑒定知識,提高自己的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