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板畫市場收藏者盲目追求名氣 容易被人鉆空子
“市場上的清代、民國瓷板畫99%是假的!” 近日,廣州市文物總店舉行“五十周年店藏瓷板畫展”,展示的百余件清代至民國的瓷板畫精品令市場為之一振。
有市場人士提出,雖然瓷板畫行情近年井噴,但市場中流通的大部分瓷板畫卻多為贗品,在不少大型拍賣會上甚至有高達80%的瓷板畫引發爭議。市場人士認為,這與收藏者盲目追名家、只看畫工不注重瓷板有很大的關系。
清代至民國瓷板畫行情近年大漲,令不少人士質疑其中存有泡沫,景德鎮瓷板畫專家張小弟卻認為“珠山八友”的炒作并不多:“珠山八友的瓷板畫價格簡直是‘后知后覺’。”
在他眼里,瓷板畫名家精品價格應該比晚清官窯高才合理,主要是因為歷代陶瓷藝術均四平八穩,只有直到“珠山八友”,才把國畫藝術真正融入瓷器。
有市場行家認為,瓷板畫的市場價格與字畫市場完全脫節,所以目前價格還太低。
“字畫名家人才輩出,除了全國性的大名家外,更多的書畫家都有較強的地區性,認知上有所局限,但是陶瓷的名家知名度卻有廣泛性,未來空間肯定很大。”這名行家如此認為。
“瓷板畫收藏者大多數緊緊掌握住精品,不會輕易放出市場”,張小弟分析稱,歷代瓷板畫名家包括珠山八友在內也不過三十多位,而與珠山八友同年代的書畫家至少上千名,可以預見瓷板畫未來的市場價格遠非現在可以想象。
他甚至大膽預測“三年內瓷板畫市場至少漲50倍”。不過,他補充說,“50倍”是對照國畫市場進行的預測,假如未來國畫市場保持目前的行情,這個“50倍”就肯定能實現;如果國畫市場出現下跌,這個倍數就應該無法達到。
收藏標準
“瓷板畫是工藝在先,美術在后”
“珠山八友”效應也為市場帶來了問題。由于珠山八友名氣驚人,有的收藏者盲目追求,因此而被造假者鉆了空子。這些造假者以真品價格10%左右的價格兜售假“珠山八友”,導致受騙上當者無數。“在目前的行情下十幾萬元哪可能買到珠山八友?相信的人結果都‘吃藥’!”一名瓷器行家“怒其不爭”地表示。
廣州市文物店張衛星認為,瓷板畫的鑒賞涉及傳統書畫鑒定和傳統陶瓷鑒定,還要對具體的瓷板畫名家有深入的了解,難度比收藏其他瓷器更大。但不少行外人選擇瓷板畫時都以畫工為標準,忽略了瓷板畫的陶瓷藝術;或者只看名氣,對瓷板畫名家個人的藝術特征一知半解。
“瓷板畫是工藝在先,美術在后”,張小弟認為,鑒賞一件瓷板畫,除了畫工外,還要看其品相、釉面、填色。如果是一件名家之作,釉面卻有橘皮,那市場價格自然要打折扣。而如果瓷板的發色佳,保存得很好,很可能令其市場價格再上一個臺階。
無款普通瓷板畫可成入門踏板石
雖然“珠山八友”名聲最大,但張小弟并不認為民國時的瓷板畫藝術就以珠山八友為最好。“不要忽略無款瓷板畫的價值”,有瓷板畫收藏者透露,曾在天津某拍賣會上出現的四屏民國瓷板畫雖然無款,但最終成交價卻超過40萬元,證明了真正的行家并不看作者名頭而收藏。
張衛星認為,瓷板畫的門檻并沒有想象那么高,市場上仍存在部分數千元的普通品。對于新手來說可以作為進入瓷板畫市場的踏板石。據了解,無款的瓷板畫中,如果是乾隆或清中期的瓷板畫,因為年份高,價格相對高;而清后期和民國的無款瓷板畫中,普通的也可能僅為數千元。不過在市場中,即使是民國無款的瓷板畫也有假貨,收藏者要以“真”作為收藏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