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德民窯青花繪麒麟紋盤
明清兩代的瓷器在元代瓷器的基礎上得以豐富和發展,主要緣于明清歷朝皇帝和官府對官窯瓷器有序的介入與推動,并與隨之發展的民窯瓷器,共同把中國古代瓷器在明清時期推向頂峰。不同階層的需求和喜好使古代瓷器在明清時期形成了兩種面貌。
在古代,瓷器代表著使用者的不同身份地位、習俗喜好、文化藝術修養、宗教信仰和制瓷工藝水平,甚至是使用者及制造者思想意識,根據使用者的地位在制造時被劃分成了官窯瓷器和民窯瓷器兩大發展系列。
這種涇渭分明的現象自明代洪武時期出現后,一直延續到500多年后晚清帝制滅亡。盛開了543年的官窯和民窯制瓷藝術這兩朵奇葩在此時終于謝幕。
元末明初之際、兩宋時期的汝、官、哥、定、鈞等著名的瓷窯已逐漸衰沒,只有景德鎮窯、龍泉窯、磁州窯、鈞窯還在燒造瓷器。明代中期以后,除浙江地區的龍泉窯系仍在燒造日用瓷器、德化窯系和其他一些沿海窯場燒造一定數量的外銷瓷以外,景德鎮的官窯和民窯燒造的瓷器已經成為明清兩朝瓷器發展的主流,占據了海內外絕大部分市場。
官窯瓷器以其不惜成本的投入,精美華麗的器型和紋飾做工,皇家顯赫的使用地位以及相對稀少的數量成為幾百年來收藏者們追逐的對象,不僅使其的市場價格越來越高,同時還影響了人們的收藏理念,人們讓對明清民窯瓷器的研究和收藏。
事實上、任何一個時期的民窯瓷器都擁有著比官窯瓷器更加廣泛的使用群體,更加活潑的藝術思想,體現著民眾在政治、軍事、文化、藝術等方面的好惡取向和思想變化。而歷史的風雨雖然讓絕大多數民窯瓷器湮沒于歷史的長河,讓其中的幸存者煥發出燦爛的彩虹。所以,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投資官窯瓷器實際上是投資它的皇家地位,而收藏民窯瓷器,收藏的是民窯瓷器的多元思想。
一
民窯瓷器豐富的思想性體現在自身的器型和紋飾內容上,既有人們常用的各式盤碗、也有瓶、罐、爐等大型陳設用瓷。紋飾上,除少數皇家禁忌和規定內容沒有體現外,種類數量有所發展,畫法也更加多元和生動,這也是民窯瓷器值得收藏投資的主要原因。
由于日常使用損耗和社會變更等多種原因,許多有百年歷史以上的民窯瓷器多被損毀,目前還能見到和收藏到的這些數量不多的明代民窯瓷器,大多出土于古代墓葬,少數出土于窖藏和古代城市遺址,傳世品只占了很少的部分。它們的器型以盤、碟、碗、罐居多,瓶和爐的數量很少,偶見其他異型器。
由于明清兩朝嚴懲盜墓行為,所以過去出土的明代民窯瓷器十分少見,故在收藏盛行的明代晚期到清末民初之間的二百多年里,還缺乏系統的研究與收藏,一直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
改革開放后逐漸興起的收藏投資熱,首先讓明清官窯瓷器成為人們追逐的熱點。這既有明清時期收藏傳統的延續,也得益于港臺地區收藏取向和價值理念對大陸收藏市場的直接影響。
幾百年來、在瓷器中最能代表皇權和王權的官窯瓷器,直至今日依然是市場中的主流。今天明清民窯瓷器市場除少數珍品價格奇高外,大部分明代民窯的價格尚在低位徘徊。高與低的價差很大,說明了明代民窯瓷器的收藏與投資還處于初始階段。既缺乏一定數量成系列的明代民窯瓷器收藏,也沒有形成比較深入的理論研究體系。
而近幾年來江西景德鎮窯場燒制了大量的贗品,水平也越來越高,有的已與真品相差無幾,對于一般的收藏投資者而言,欺騙性更大,直接影響了收藏投資者的信心和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