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弘治時期的官窯瓷器和成化時期的官窯瓷器特征十分接近,世有“成弘不分”之論。受其影響,弘治時期的民窯瓷器風格也與成化時期的民窯瓷器風格十分接近,有時往往很難辨別。
弘治時期燒制民窯瓷器中,出現了仙鶴的形象,仙鶴既是古時文人雅士清高亮節的象征,也代表著長壽成仙的通神之靈。這還說明了當時的最高統治者的宗教傾向發生了變化,由明代早中期統治者主要信仰的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轉向了道教,仙鶴----這個道教中神仙駕乘的祥瑞之物,開始出現在大量的官窯和民窯的瓷器上。
嘉靖時期的制瓷業已經在很大程度上縮小了官窯和民窯瓷器之間的差距,一般的官窯瓷器與精細的民窯瓷器已別無二致,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官窯瓷器與民窯瓷器已經沒有了界線。這件“大明年造”款嘉靖民窯紅綠彩龍紋碗,以紅彩為主,綠彩、黃彩為輔,在碗內底畫一團龍,碗外壁釉上繪兩條首尾相繼的五爪行龍,其與現藏首都博物館的趙府用紅綠彩龍紋碗,十分相近,從另一個側面,對揭示當時的官民窯燒造制度,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漫長的封建王朝里,皇帝的喜好就是全體民眾的喜好,皇帝御用的官窯瓷器紋飾風格也直接影響到民窯瓷器。
嘉靖皇帝對道教的崇尚,使官窯瓷器上也充滿了長生不老的神仙色彩,官窯和民窯瓷器上的“福壽康寧”紋飾,展示出當時工匠們的巧妙藝術構思。這個青花大罐上的圖案是其中最繁縟的裝飾紋飾,在罐外壁腹上的四個開光內,用青花把四種植物的枝干組成“福壽康寧”四個篆體字,輔以山石、花草。開光外畫滿連續錢紋,肩上的開光內,四個飛翔的仙鶴,把今天人們的思緒,帶向遠方。
帶有道教色彩的“八仙”是當時人們喜聞樂見的社會民俗,八個傳說中法力無邊的仙人,原本是和我們一樣的凡夫俗子,在歷代的傳說發展中逐漸成了庇護人們的神仙,大量出現在這時的官窯和民窯瓷器上。
魚和仙鶴一樣,也是這個時期官窯和民窯瓷器上的常見紋飾。魚作為古代先民們最早認知的食物,其形象曾出現在石器時代的陶盆上,元代青花瓷器的罐、盤上,也繪有各種各樣十分精美的魚的圖案。并一直延續到晚清時期,
我們今天把藝術品中魚的形象演繹為“連年有余”之意,幾百年前的古人應無此意,特別是明代嘉靖時期,各種具象的、抽象的、肥碩的、纖秀的魚兒,生動地穿行在歷史的時空中。這時最出色的是嘉靖官窯青花五彩魚藻紋大罐,而民窯瓷器中許多描繪魚的形象也別具特色。這對嘉靖民窯暗刻海水青花四魚紋小碗,先在素胎上錐刻出四個圓形開光,四旁錐刻海水,用青花在每個圓形開光內畫出游魚,青花呈色藍紫,胎質白細,釉色亮青,十分少見。
萬歷晚期逐漸產生的內憂外患,把朱明王朝推向了風雨飄搖之中,關外的滿騎,關內的李自成、張獻忠們讓此后的天啟、崇禎兩朝的瓷器上,不見了那些生動的、流暢的、威猛的、秀雅的紋飾圖案,工匠們用手中的畫筆擔負起抗擊外侵的責任和義務。南宋抗金英雄韓世忠、梁紅玉的形象被以青花釉里紅的形式生動精細的描繪在這時的民窯瓷器上。這種圖案題材的民窯瓷器雖然稀少,但它表明了當時的民眾的一種心緒,他們用這種特別的方式號召民眾反抗外來侵略。當然、置身事外、隱身山林也是當時另一部分人的最好選擇。陶淵明的世外桃源是幻想出世的心中理想,并把它們細心的描繪在瓷器上。
晚明的民窯制瓷藝術家們,像他們的祖先一樣,時刻用手中的畫筆美化著現實、憧憬著未來,像所有的民間藝術家們一樣,用筆書寫著自己的真情。
他們用著并不清純的青料,在這些遠不及官窯瓷器精美的民窯瓷碗上,畫出了亙古不變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