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下,中國瓷器已經成為世界收藏熱點。近年來國際上舉凡有中國古瓷出現的拍賣會,屢屢創出天價,展現巨大的財富效應。面對如此龐大的國際淘金市場,因為缺少專業知識和無法百里挑一的眼力,許多實力投資者都不得其門而入,無法參與這場充滿巨大潛力的魅力市場角逐。
于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中國古陶瓷鑒定泰斗李知宴老師應本報邀請赴深,以最深入淺出的語言、最易掌握的方法指引我們——
中國瓷器魅力震驚世界,引發世界范圍的資本追逐。本報特別邀請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中國古陶瓷鑒定泰斗李知宴赴深,為讀者傳授甄別古瓷器真偽的方法和鑒定古瓷器價值的要素,培養投資者在熱門中尋找具有潛力的投資藏品的能力。
“投資瓷器,亟須建立鑒別古瓷的價值體系”。李知宴明確指出,需從去偽存真、明確斷代、價值判定以下三方面逐級入手。
采訪期間,一位藏友的鳥紋抱月瓶讓李知宴震撼不已,李知宴表示這是他此次來深圳的最大收獲,能親自鑒定這只抱月瓶令他非常高興,因為此瓶與現藏于大英博物館的雍正鳥紋抱月瓶相似,李知宴特以這只清代官窯瓷器為例,引領我們走進中國瓷器,建立投資古瓷的價值體系。
“不怕買貴,就怕買錯”,這是專業藏家的忠告。判斷瓷器的真偽可從工藝、原料、制作、藝術水準與歷史沉淀五方面入手,許多細節是現代造假無法復制的。
一形一色有來頭
一筆一繪藏文章
如何斷定這只清代古瓷真偽?跟古代瓷器打了一輩子交道的李知宴與讀者分享心得。他認為有五大原則可供借鑒:
1.工藝:到代官窯工藝十分精細、一絲不茍,就以這只抱月瓶為例,即使初步入眼判斷,也不可能有半點制作缺陷。
2.原料:清代官窯采用景德鎮御用高嶺土燒制。例如這只抱月瓶胎體極其細潤,他形容“比玉還細,摸上去像嬰兒臉蛋一樣嫩滑”。胎體白度深沉、不耀眼,符合雍正官窯胎體“白里泛青”特征。
3.制作:無論是分段制作還是后期粘貼、打磨,官窯都不可能有一點拼接的痕跡。這只抱月瓶同樣是胎體致密,輕重適中,器型變化收放自如。由于過去都是手工工藝,慢工細活,制作精細,而仿品無法達到這樣的高水準,一般器型呆板、不流暢。
4.書畫藝術水平:官窯的畫匠都是當時知名的書畫家,抱月瓶上牡丹與白頭翁下筆傳神、構圖平穩、境界優美,沒有一絲敗筆。抱月瓶底的落款也十分講究,館閣體端正大方,腕力空靈有力,一氣呵成。書畫上的藝術造詣也是現代不能模仿的。
5.歷史沉淀:沿著抱月瓶彩繪邊緣輪廓,可見反射出來五顏六色的隔離光。李知宴介紹,這是歷經200年歷史沉淀產生的自然現象。與現代化學造假出來的效果有天壤之別。
李知宴說:“鑒定真偽是一門科學,官窯瓷器的眾多工藝細節,是現代作假不可逾越的鴻溝。”他還提醒投資者,既要了解瓷器所處歷史年代的優點和局限,也要摸清楚現在造假者的特點和局限,系統、科學及深刻地收集知識,才能做到有把握的鑒定。
收藏古代官窯宜從歷史價值、工藝水平、文化寓意、瓷器的級別、使用者、數量等來進行綜合的價值判定。根據李知宴多年鑒定經驗,時代特征明顯、細節完美的官窯,讓多位專家斷代,都不存在爭議的古瓷,風險最小,相應的價值也越高。
斷代越明確
價值越高 潛力越大
李知宴建議投資者,價值判定宜關注以下要素:
1.歷史價值:即官窯瓷器的朝代,中國制瓷歷史上屬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窯成就最高。以這只抱月瓶為例,無論工藝還是造型都具備明顯雍正官窯特色,幾乎完美沒有缺陷,李知宴斷定,這就是雍正官窯的精品中的精品。
2.工藝水平:瓷器的制作特點和手工細節,眼前的這只抱月瓶,含蓄、高尚而優雅,準確反映清代鼎盛時期的帝王藝術和精神境界。
3.文化寓意:抱月瓶上繪有盛開的牡丹,兩個白頭翁站在枝頭,牡丹寓意富貴,兩個白頭翁代指的是白頭偕老,整幅繪畫有富貴白頭的主題寓意。
4.瓷器的級別:從工藝、原料、制作、藝術、燒制技術等多方面看,這只抱月瓶當屬秘瓷。
5.數量(使用者、用途):秘瓷是指專為皇室燒造的器物。這只抱月瓶代表雍正時期高超的宮廷藝術形式之一,專為皇帝高級精神享受制作。而這只抱月瓶屬于僅13年的雍正時期,瓷器數量就更為稀少。
清代瓷器最豐富多彩,色彩和造型都日臻完美,是我國制瓷工藝的歷史高峰,而雍正在位僅13年,官窯出產量少,卻將瓷器藝術推向歷史頂點,首創粉彩,胭脂水,窯變,在仿制上也盛于康熙,因而雍正時期的官窯也最具價值。
雍正官窯冠絕清代
大量藏品表明,距今300年前的康雍乾時期,既是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盛世,也是中國歷史上制瓷工藝的高峰,最能代表中國瓷器水平。
據李知宴介紹,康雍乾三朝官窯因帝王喜好不同,風格上有所偏差。康熙官窯有陽剛之美,造型簡約,氣勢宏大;而到雍正時期,因為雍正本人飽讀詩書,對文化藝術有較深造詣,所以他要求的瓷器講究陰柔美,含蓄典雅,裝飾意味強;乾隆官窯強調技法上的精巧,華貴隆重。但是如果比較康雍乾三朝官窯,應該是雍正官窯集文化格調與工藝技巧于一身,綜合藝術格調最佳。而且雍正執政僅13年,官窯出產量本身稀少。
這只抱月瓶恰是雍正官窯,專為皇帝高級精神享受制作。李知宴評價,“這是雍正官窯精品中的精品,做工造型和藝術意境都與雍正年代官窯完美吻合,展現了清代鼎盛時期的帝王的藝術和精神境界。”
2010年,一只乾隆粉彩鏤空轉心瓶拍出5.5億元天價,一只乾隆“萬壽連延”長頸葫蘆瓶拍出了2.5億港元,那么這只代表中國瓷器最高水準、存世量更少、藝術格調更高、文化題材更有韻味、與大英博物館藏品一樣的民間收藏的抱月瓶,未來價值多少?更值得想象。
李知宴老師
斷定此瓶價值:
★雍正在位僅十三年,官窯出產量少,卻將瓷器藝術推向歷史頂點;
★這只雍正鳥紋抱月瓶是雍正官窯精品中的精品,是專為皇帝高級精神享受而制作,代表雍正時期高超的宮廷藝術形式之一,展現清代鼎盛時期帝王的藝術意境和精神境界;
★此瓶有一只現藏于大英博物館。
專家觀點:
1.去偽存真——到代(到那個朝代)的瓷器即真古瓷,都具有收藏價值;
2.到代官窯瓷器分兩類:當朝的官窯瓷、后代仿前代的官窯瓷(如乾隆仿雍正的官窯瓷、明仿宋、清仿明),都是官窯;
3.斷代明確——年代的判定越清楚,價值越高;
4.價值判定——需要對古瓷當時的歷史價值、工藝水平、文化寓意、數量等進行綜合的價值判定。
[相關鏈接]
李知宴,男,1937年3月出生,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北京大學考古系研究生導師,中國收藏家協會咨詢鑒定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古陶瓷學會副會長,享受國務院特殊貢獻津貼。
1956年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學習考古專業。1962年畢業進入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陶瓷,主要是整理研究皇宮珍藏的官窯瓷器,作古代窯址的田野考古,曾率隊發掘龍泉窯。1979年進入北京歷史博物館考古部繼續研究陶瓷。系統地開展對中國古瓷窯址的考察和發掘,再次發掘龍泉窯。北京大學考古系研究生導師,培養多位中國古陶瓷研究人才。曾經整理過2000多座唐墓古陶瓷,精通古陶瓷鑒定斷代,系中國古陶瓷頂尖學者。
重要著作:
《中國陶瓷藝術》“中國文化與文明”叢書之一,由中國外文出版社和美國耶魯大學出版社共同策劃、編輯,并分別以中文和英文同時出版,向全世界發行。全書共52萬字,700余幅圖片。是世界范圍內對中國陶瓷研究取得突破的專著。
《中國古代陶瓷》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第一版,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第二版,中國北京商務印書館出修訂后的第三版。第三版1998年北京出版。
《中國陶瓷文化史》臺灣文津出版社,1986年出版。
《中國陶瓷簡史》(程旻寫新中國陶瓷部分)第一版日文,在日本美乃美出版社1981年出版。以后在中國,外文出版社以中文、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世界語等文種出版九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