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確實很熱”,龔江風(微博)這樣判斷。
龔是北京邦文當代藝術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也是中國第一只銀行藝術品基金的操盤手。“從2007年到2009年,市場上除了邦文和民生銀行(600016),沒有人去嘗試藝術品方面的基金,但到了2009年底,就有大量資金開始進入了。”
事實上,這也正是龔管理的首支藝術品基金清盤的時候。從2007年到2009年,運行兩年的這支銀行藝術品基金獲得了年化收益率12.75%的驕人業績。這在金融危機嚴重的2009年成為銀行理財產品中不多見的亮點。這也讓人們認識到了藝術品市場較強的抗宏觀經濟波動能力。
出色的抗波動性以及出眾的收益率引來了大量的參與者。
用益信托工作室統計顯示,2011年上半年,信托公司共發行藝術品信托產品14款,比去年同期增加11款,增長幅度達366.67%;發行規模為25.86億元,與去年上半年1.25億元的發行規模相比,同比增長1969.16%。
以邦文當代為例,2007年至2010年,他們總共管理了兩支基金,總規模不過2億。而今年,他們計劃募集10億資金。“今年邦文計劃新募集的資金大多數會通過信托基金。”龔表示。
事實上,現有的藝術品投資有多種渠道,譬如藝術品私募基金、藝術品份額股票、藝術品信托產品等,但前兩種渠道的發展并不很好。
邦文當代藝術投資董事陳波(微博)認為,“藝術品私募基金投資者更高端,需要管理者有過往的優秀業績,而事實上,國內還缺少這樣的機構”。因此,藝術品私募基金的發展才剛剛起步。
而份額化股票門檻低,各地文交所的開戶門檻從1萬到50萬不等。業界人士認為,“藝術品投資風險較大,更適合高凈值人士”。結果則是,藝術品股票市場波動非常大。
與上述兩種方式相比,信托似乎是最好的方式,既擁有過往的相關業績,又能兼顧用戶的風險承受能力。
藝術品信托的投資方式一般分為權益投資、組合投資和其他投資方式三種。根據用益信托工作室數據,2010年發行的10款信托產品中,有40%采用權益投資模式。而2011年至今發行的15款產品中,亦有近四成采用權益及組合投資方式。而國內最早發行藝術品信托的“國投飛龍藝術品基金計劃”,70%以上采用權益投資模式。
權益投資主要存在于融資類藝術品信托產品中,是一種質押融資模式。信托公司將募集來的資金并不投向藝術品市場,而是用來投資某個公司的打包藝術品組合,并與其簽訂到期回購協議。
這種安排大大降低了對信托公司的管理能力要求。事實上,信托公司并不直接承擔相關藝術品貶值、運輸、鑒定等風險,但同時收益也會受限。這就意味著,信托項目所投資的藝術品價值漲得再高也沒用,其收益率只取決于信托公司與所投公司的回購協議。
“某種程度上,這種融資性產品更像是固定收益類產品。”陳波表示。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界人士表示,“這種模式實際上收益率很難超出預期,因為回購合同一般會把收益率固定在一定范圍。但是投資者需要承擔所投公司倒閉致使資金受損的風險。”
而藝術品投資公司一般多為有限責任公司,只會在注冊資本范圍內承擔有限責任。比如公司注冊資本只有100萬,而信托項目募集金額有1000萬,如果公司倒閉,那么剩下的900萬就無法賠付。
目前業內知名的雅盈堂藝術品投資公司,其注冊資本為1000萬元,“但其投資的標的已經超過幾億。”業界人士透露。
為了應對這個風險,一些信托產品引入了擔保機制,即讓第三方對投資公司的償付進行再一次的擔保。
以國投信托最新正在募集的“國投飛龍藝術品信托基金15號”為例,該信托籌集的資金用于受讓北京華宇世紀投資有限公司合法擁有的藝術品的收益權,中國嘉德(微博)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為華宇世紀的回購義務提供無條件不可撤銷連帶責任保證擔保。
國際金融理財標準委員會董事長劉鋒表示,“對這類產品,要特別關注贖回條款的合法性和合規性”。在融資性產品里,用戶主要關注的風險應該是投資公司的償付風險和擔保機制。因為收益是否能達成,取決于投資公司和擔保公司的有效運行。
“市場成熟后,投資性產品會比單純的融資性產品多。融資性產品有抵押,好做,但是投資性產品才是真正的進入市場。”龔認為,“將來,如果投資者更加成熟,藝術品投資的認可度更高,機構的管理經驗更好,私募基金可能會比信托更加適合于藝術品方面的投資。而未來,機構會成為藝術品投資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