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代老虎瓷枕
在陶瓷類藝術品收藏中,瓷枕是個冷門,流通圈子非常狹窄,價格長期低迷。比如一件明朝宣德款一尺高青花瓷瓶,最低也能拍到一千萬元;而同年代一尺長的青花瓷枕,任你品相如何完好、紋飾如何漂亮,最高只能拍出三、五萬元。2010年以來國內各大藝術品公司春秋兩季拍賣會共有27件瓷枕上拍,竟有15件流拍,成交率48%,交易總額僅為24.6萬元人民幣。
工藝和定式使其遇冷
造成這種局面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
第一、工藝。瓷枕屬于實用器,古代陶瓷類實用器與觀賞器有著嚴格的區(qū)別——觀賞器極力追求器型、色彩之美,實用器則注重胎質結實、結構穩(wěn)重,所以絕大部分瓷枕在燒造過程中,工匠很少考慮外形、釉水這類最能體現(xiàn)瓷器美感的因素。一句話,瓷枕不能體現(xiàn)中國瓷器的美學特征。
第二、定式。老派藏家都知道“瓷枕多亂象”,意思是說瓷枕不像其他瓷器有自己的規(guī)則,比如“瓶圓盤扁、提壺有梁、筆架成山”。瓷枕無寬窄大小的定式,100個瓷枕里很難找到形狀、高矮、長短、紋飾一模一樣的兩個,收藏很難。
第三、觀念。瓷枕分出土和傳世兩種,相當一部分取諸墓中,圈內稱之為“壽枕”,藏家對此多有忌諱。“托盞式、火焰式、黑白彩”這三大類是非常典型的壽枕,民國之前根本無人問津,致使藏家“逢枕不藏”,殃及到傳世瓷枕也備受冷落。收藏關注“臥獸枕” 實際上,瓷枕只是古人的夏令寢具,并不是一年四季都用,北方尤其如此。還有一種說法,瓷枕是讀書人專用品,古人讀書非常辛苦,用瓷枕睡覺很不舒服,時間稍長便會引起不適,只能在上面打個盹,這樣可以提醒學子們趕快起床繼續(xù)用功,至今江南一代仍有部分地區(qū)稱瓷枕為“警枕”或“書生枕”。 收藏瓷枕最忌操之過急,因為它種類繁多、型式多變、窯口不一,想要淘到上品瓷枕,更需要披沙瀝金的慢功夫。
收藏中需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多藏“臥獸枕”。雖然“臥獸枕”與繪畫枕、堆塑枕、絞胎枕、箱形枕一樣,不過是瓷枕的一個類別,但由于它在各類瓷枕中問世最早,是后世瓷枕的“先驅”,同時,它又是唯一見于史籍記載的瓷枕,始終位于瓷枕收藏的龍頭地位,價格最高、升值空間也最大?!短茣?middot;五行志》提到了“豹頭枕”、“伏熊枕”,另外還有慵貓枕、虎頭枕、臥牛枕、骶梟枕等其他四種,都是難得一見的珍品。
第二、多藏“詩文枕”。“詩文枕”是指寫有詩詞、民謠、俚語村言等文字的瓷枕,主要出自長沙窯和磁州窯。詩文枕的價值遠高于普通瓷枕,不僅為我們保留下珍貴的書法藝術和語言習俗,還能彌補古詩文流傳中的謬誤。比如上海博物館收藏的金代磁州窯“白地黑花題詩孩兒枕”,上面寫著唐代詩人張繼《楓橋夜泊》的前兩句:“葉落猿啼霜滿天,江邊漁父對愁眠”,與《全唐詩》傳本“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有四字不同,但“瓷枕本”明顯比“唐詩本”凄涼得多,詩意也更為深邃,學者普遍認為這才是張繼的原詩。
第三、勿信脈枕。脈枕是古代中醫(yī)為病人把脈時墊在手腕下的小枕頭,現(xiàn)在很多古董店、藝術品拍賣公司把“七八寸見方、三四寸高”的瓷枕稱為脈枕。事實上,世上壓根就沒有瓷質脈枕,所謂瓷質脈枕其實就是壽枕,不良商人為了打消買家對冥器的忌諱,故意混淆視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