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藝達晨藝術品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發起設立了雅匯藝術品投資基金,規模超過3.06億元,這在國內現有的有限合伙制藝術品基金中首屈一指。
誰是中國最大的有限合伙制藝術品基金管理公司?現在的答案是中藝達晨。
2010年,中藝達晨藝術品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發起設立了雅匯藝術品投資基金,規模超過3.06億元,這在國內現有的有限合伙制藝術品基金中首屈一指。
然而,中藝達晨管理的資產不止于此。他們還是“中國傳媒第一股”電廣傳媒的藝術品投資業務的操盤手和管理人,從2006年至2010年,經他們之手買入的藝術品一百多件,原始投資成本累計超過5億元,目前市場保守估計已有數倍的增值,達到數十億元。
前不久,在位于北京一個綠樹掩映的大院的辦公室里,中藝達晨董事長兼總經理章臻勝接受了本刊記者的獨家專訪,首次向媒體詳細介紹了這家中國最大的有限合伙制藝術品投資基金公司的運作情況。
出手即不凡:囊括《愚公移山》、《萬山紅遍》等經典作品
中藝達晨是電廣傳媒董事長龍秋云十分看重的公司。章臻勝感慨言及,龍秋云全程參與了中藝達晨的策劃、創立和運作,為公司發展與壯大注入了大量心血。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就有朋友向龍秋云推薦關注藝術品投資,公司上市后投資部門也向他遞交了一份研究報告,建議公司投資藝術品。由于條件不成熟,電廣傳媒一直沒有動作,直到2004年、2005年,藝術品再次納入龍秋云的視野中。2005年,一只名叫“鬼谷子下山”的元青花瓷罐在海外拍出天價,引起龍秋云的高度關注,加上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在2003年以后快速增長,他認為這是一個強烈的信號:中國藝術品市場將迎來一個快速發展、高度繁榮的時期。
第二年公司內部開始討論藝術品投資事宜,并組建了團隊進行市場研究。2006年初龍秋云來北京,與熟悉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業內資深人士廣泛會面交流、探討,經過反復研究和論證之后,電廣傳媒搭建了一支投資團隊,由原電廣傳媒的業務干將、有著近20年新聞從業、文化投資與經營管理經驗的章臻勝領銜,2006年春拍之時開始進場試水。
電廣傳媒一進場就有大手筆,在2006年北京翰海秋拍中,他們以3300萬元的價格拍下了徐悲鴻的經典油畫作品《愚公移山》,不僅刷新了徐悲鴻本人的作品拍賣紀錄,還創下了當時國內油畫拍賣市場的新紀錄,同時也建立了徐悲鴻作品的價格標桿,此后才有《放下你的鞭子》等高價作品出現。
2007年,章臻勝團隊又以3500萬元買入了李可染代表作之一的《萬山紅遍》,“這在當時也是一個天價作品,許多人都說作品好是好,就是買貴了。2011年國家博物館(微博)新館開張,借了這幅《萬山紅遍》去展覽,博物館的專家給這幅畫的估價并提出的保價已經達到3個億。”
從2006年起,章臻勝和他的團隊相繼購入了170余件藝術品。根據電廣傳媒的年報,到2010年,電廣傳媒在藝術品投資方面的自有資金投入超過5億元。
章臻勝在這個過程中也完成了從文化傳媒人向藝術品投資管理人的轉變。談及所投資藏品由5億元增值到數十億元的收獲,他說,收藏是一個古老的行業,但藝術品投資畢竟還是一個很嶄新的領域,人們對它的認識遠遠不夠,剛開始投資的前兩年,很多人不了解,甚至有朋友直言不諱地問,一張畫就那么一張紙,還能值幾百萬元?壓力還是很大的。“但我們現在終于迎來了收獲的季節。”
期限最長的藝術品基金
短短幾年,藝術品投資的財富效應開始顯現。“我們覺得電廣傳媒作為上市公司,有責任為投資人創造更多的利潤,藝術品投資的財富效應顯現以后,說明這種投資方式是可行的,我們希望有更多的投資人和我們一起分享同樣的喜悅。”章臻勝表示,在考慮如何進一步做大這一業務板塊時,龍秋云的目標是設立藝術品投資基金進行藝術品投資。而“榜樣”則是現成的,即電廣傳媒的另一個子公司—深圳達晨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深圳達晨成立于2000年,是國內第一批按市場化運作模式設立的內資創業投資基金公司,公司以一億元自有資金啟動,后轉型為基金管理公司,目前管理的基金規模超過100億元,已有19個投資項目成功上市,為投資者創造了巨大的財富,成為中國本土最大最好的創投基金管理公司之一。
借鑒深圳達晨模式,中藝達晨于2010年正式成立,該公司成立后延續了電廣傳媒的自有藝術品投資業務,繼續成為管理人,但公司更主要的任務是發展藝術品投資基金。
2010年8月,中藝達晨管理的第一支基金—雅匯藝術品投資基金開始募集,期間,章臻勝帶隊,與第三方理財機構合作在全國各地與投資人見面溝通。章臻勝說:“我們原計劃是發行8000萬到1個億的規模,結果出乎我們的預料。”到10月份即發行超過3億元,市場反響熱烈,基金即將封盤時,仍有不少投資者要求加入。這也是目前國內不通過信托方式發行規模最大的一支藝術品基金。“這個情況說明我們得到了市場的認可,也說明藝術品投資基金的市場需求是巨大的。”
談起他和團隊在全國各地與投資者見面溝通,章臻勝說,那是一個比較辛苦但很愉快的經歷,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與投資者面對面溝通,解答大家的疑惑,很多投資者對藝術品很感興趣,但缺乏認識和了解,剛開始溝通起來比較艱難,但我們用心、耐心去溝通,“很多人現在成了我們的朋友。”
中藝達晨雅匯基金期限為6+2年,也是目前國內藝術品投資基金中年限最長的。藝術品投資需要一定的周期,目前國內大部分藝術品投資基金的年限都較短,有的甚至只有1年半,這也凸顯了一些投資人急于套現的心態。中藝達晨雅匯基金規模大,存續期長,“說明我們基金擁有優質的投資者,底子深厚,投資心態成熟,有耐心,也有信心。”
據介紹,雅匯基金的投資人來自全國各地,各種行業的投資者都有,起點投資為每份600萬元。章臻勝說:“投資人把這么多的資產交給我們管理,對我們來說,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我現在每天想的都是,如何更好地管理投資人的資產,如何讓投資購買的藏品升值,為他們創造更大的價值。”
“第一支基金的3億多資金2011年春拍已全部投資完畢,”章臻勝說,“下半年我們即將發行第二支基金”。此外,中藝達晨還計劃發行美元基金,赴海外投資藝術品,目前已完成機構設立等準備工作。
據龍秋云2011年7月在電廣傳媒戰略研討會上透露,公司未來將把藝術品投資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打造100億元的藝術品投資基金。章臻勝說,“這是我們的戰略,我們希望未來幾年實現這個目標。”
“中藝達晨模式”
從2006年入場至今,中藝達晨一直以中國近現代書畫為主要投資方向,并集中于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李可染、傅抱石、張大千、林風眠、謝稚柳、陸儼少等名家名作,而且,所有的交易均通過拍賣行進行,以保證交易的透明度。這些做法形成了獨特的“中藝達晨模式”,并受到了業界的認同和模仿。
“我們投資是為了實現增值,以中長線為主,不是永久性收藏,所以考慮的是以合理或最小的投資成本,獲取最大的利潤,風險是我們首要考慮的因素。”章臻勝說,這是他們選擇中國近現代書畫作為投資方向的最重要原因。
眾所周知,贗品問題是困擾藝術品投資的最大挑戰。在藝術品投資的幾大門類中,以瓷雜對投資人的鑒定能力要求最高,書畫次之。“任何一項投資,都有它的方法和工具。”章臻勝說,他們建立起了一套國內獨一無二的作品數據庫檢索系統。
對于風險,中藝達晨通過投資策略、投資組合安排加以防范。章臻勝認為,在占據藝術品市場60%份額的書畫作品當中,古代書畫傳承的佐證太少,考證起來難度較大,即使是上了古代書畫目錄的作品,也往往只有幾句簡單的描述,作品到底是什么樣的,往往無人知曉。當代藝術品雖然思想性較強,但歷史地位尚未確定,不確定因素較多,有一定的投資風險。
相比之下,近現代書畫在美術史上已有定論,而且作品也有據可查,流動性較好,投資風險相對最小,因此,中藝達晨最終選定了近現代書畫作為主攻方向。
而在近現代書畫中,中藝達晨的投資又以一線大師為主,“越好的作品、越是精品往往漲得最好,抗跌性也最強。”章臻勝說,“我們強調關注度,就是關注齊白石、黃賓虹、張大千、徐悲鴻、吳昌碩、李可染、傅抱石、林風眠等少數一線藝術家作品。”
正確、審慎選擇投資標的
當然,光有投資方向是遠遠不夠的,和股票投資類似,正確選擇“個股”也是藝術品投資能力的最重要體現。“我們投資了這么大規模的藏品,每件作品都經得起推敲印證和考察”,章臻勝說,中藝達晨有一套自己的研究體系和投資決策流程,以保證正確選擇投資標的。
中藝達晨注重市場、作品、藝術家的研究,在章臻勝的辦公室隔壁,就設立著一個收藏了幾千冊圖書、圖錄等資料的資料室。在公司內部,章臻勝要求所有員工每天堅持學習,并定期考試加以檢測學習、研究的效果。
“為了研究一件藝術品的傳承脈絡,我們研究的觸角甚至伸到了海外圖書館。因為研究到位,我們不僅發現了藝術品的價值,而且提升了藝術品的價值。我們所做的研究工作給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章臻勝說。
與此同時,中藝達晨還有一套完整的投資決策流程。
現在的中藝達晨已是拍賣會的VIP,在拍賣之前,拍賣行一般會提前把精品拿出來給他們鑒賞。這時,基礎研究人員會對這些作品進行研究。在此基礎上,主管、副總會進行復核,然后征求公司聘請的藝術顧問們的意見,并召開投資決策會,對價格進行評估,確定心理價位。
“我們所有藏品都是在拍賣會上進行交易的。”章臻勝說,一方面從風險角度看,拍賣公司以其專業力量已經做了第一道篩選,降低了購買的風險,此外,拍賣會是一個公開的市場,價格比較公允。另一方面,從道德風險看,如果進行私下交易的話,往往會變得說不清楚。買貴了,人家會覺得里面有貓膩;買便宜了,又會有人懷疑買的藏品是否有假。
黃金十年——章臻勝看藝市
最近兩年藝術品市場出現瘋漲,億元拍品不斷出現,許多藏家驚呼泡沫來了。對此,章臻勝看法很樂觀:“以投資的眼光來看,中國的藝術品市場才剛剛起步,未來至少有10~15年的黃金期。中國藝術品價格不是高了,而是被低估了。
從2000年到2009年,10年拍賣總成交額1700億元左右,大部分年份成交只有幾十億元。2010年開始出現大的增長行情,拍賣成交接近600億元,2011年上半年則有428億元,全年預計突破1000億元大關。
“1000億元有多大?都不足中國股票市場幾十萬億市值的零頭。”章臻勝認為,隨著中國高凈值人士財富積累得越來越多,如果他們能拿出3~5%配置到藝術品市場,那么藝術品拍賣市場的規模還有巨大的想象空間。
剛剛結束的中共17屆六中全會明確了文化體制改革的方向、發展目標,社會主義文化將迎來一個大發展大繁榮的時期,章臻勝認為,這意味著文化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發展藝術品市場符合國家戰略,藝術品市場面臨著千載難逢的發展環境。
“藝術品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結晶,是時代精神的產物,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國家稅收、金融等方面的支持,這個領域將迎來一個充滿朝氣、充滿活力、充滿機會的發展時期。”章臻勝說,“只要不違反國家《文物保護法》、《拍賣法》等有關法律,這個領域必定前程遠大。”
和以往不同的是,隨著市場的發展,藝術品市場的參與者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傳統藏家被逐漸邊緣化,未來的市場主導者肯定是機構。“在國外,銀行、保險、博物館、基金都是藝術品的主要買家,”章臻勝說,國內參與藝術品市場的機構也越來越多,“這些機構的出現與參與,將逐漸改變市場的格局,帶來新的觀念,給市場注入新的活力,影響會很深遠。”
章臻勝坦誠地認同,在一個快速發展的市場中,肯定會有一些“泡沫”,即某些單件作品可能超出了它實際的價格。“現在很差的作品也在漲,感覺是泥沙俱下。如果有調整,那些不靠譜的作品肯定會先跌,但精品的抗跌性會很強。真正的好藝術品是經得起歷史考驗的。我們倡導的是長期價值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