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人字畫
中國書畫與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欣賞習慣及學術修養有密切聯系,是廣大民眾最為喜愛的藝術門類。因此,書畫一直是文物拍賣市場上最主要的門類。而書畫作品的價格價值具有相對的穩定性,表現在奇貨可居、永不過時。書畫作品的交易又更多是在拍賣場上,容易獲得一個相對公平的價格。其投資效益往往比別的項目更顯著,增值幅度也更大。
對于初涉收藏的人來說,雖然書畫是最好的門類,但古代書畫和一些大名家的近現代書畫價格高,市場上贗品也較多,買入風險當然最大。而那些二三線書畫名家的作品,由于價格比較便宜,贗品也不太多,易受到新資金的關注,其后市上漲空間也較大,則更適合初涉藝術品投資的人。
二。官窯瓷器
海外的收藏機構和藏家一直對中國瓷器情有獨鐘,位列第一的當推各個朝代的官窯瓷器件,其中又以御窯和名品價格為高,因而也極具投資、收藏價值。根據多年來的市場交易表現表明,明朝各代瓷器件和“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的器件,最受市場追捧。其目前價格與10年前相比,提高了10倍甚至上百倍。其中如明成化斗彩雞缸杯、康熙豇豆釉彩器、雍正琺瑯蓮子碗等,如今的市場價已達數十至數百萬元之巨。
近年來,當代藝術陶瓷的異軍突起,應引起大家的關注。
三。錢幣郵票
“從1948年到現在,人民幣共發行了五套,目前身價最高的是第一套人民幣,全國擁有全套的收藏家和機構不超過100家。第一套人民幣價格的穩定性絕對勝過近期發行的各種錢幣,而且后市升值潛力較大。另外,近年來金銀紀念幣、“袁大頭”等錢幣因金銀價格不斷上揚,同樣值得重點關注。
在郵票市場,“目前梅蘭芳舞臺藝術小型張的價格為15萬元/枚左右,套票有齒孔的8000元/枚左右,套票無齒孔的50000元/枚左右;未使用過的一片紅普通品相的也要60萬元/枚左右,已使用過的也要40萬元/枚左右。”郵票專家余耀強提醒收藏者,“辨別郵票真假關鍵是看票面,齒孔只能起輔助作用,因為市場上也存在因為郵票品相不佳而加工,將缺陷修補的做法,很可能對齒孔進行修復”。
四。文玩雜項
這些藝術品由于材質的特殊性,屬于最珍貴的稀缺資源。如犀角的主要成分為碳酸,埋于土中極易腐爛,基本沒有出土器物,傳世的也極少。如果品相好、材質優良再加雕工精美,將極具投資潛力。精美的文房用具,這些文房用具凝聚了中國古代工藝的精髓,更融入了大量人文精神,具有極高的賞玩、研究和收藏價值。
五。玉石珠寶
自古品質優良的和田玉都被王公貴族所專享,成為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但真正上好的和田白玉越來越少。一直以來,收藏界的導向是:越少的東西越值錢,收藏越有價值,因物以稀為貴。因此,和田玉的收藏在歷代都為收藏家們所重視。翡翠是在清中期以后才開始在中國廣泛使用的一種來自緬甸的硬玉,但在玉器收藏界中呈現出一股后來者居上的勁頭,價格扶搖直上,越來越受到收藏者的關注。在近年來的藝術收藏品中,色艷質美的收藏級翡翠異軍突起,價格迅速上漲,翡翠收藏者數量也日益增多,但也同樣面臨著高檔原材料開采接近枯竭的狀況。玉石資源的不可再生性決定了它的價格價值和收藏地位,所以說,它也是投資與收藏的首選門類。
六。家具
初涉古典家具收藏的朋友一定要多了解基本知識,如對于木質的價值,有行內語同時要根據自己的財力,綜合考慮藏品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多觀察一些家具收藏品材質、款式、裝飾、包漿等。
另外,古典家具收藏不能一味注重材質和年代,一些藝術品位高,做工精良的家具也值得收藏,如晉作榆木家具和蘇做楠木櫸木家具都很值得收藏。當今人們對家具價值有一個很大的誤區,認為它的價值取決于木料不管多貴也可以買,這就是典型的“唯材質論”。
七。白酒
多位白酒藏家都認為,老的四大名酒,甚至老的17大名酒的收藏潛力都非常大,尤其是五糧液,它的價格較之茅臺酒的增長比例來看,價格增值空間還有不少。資深名酒拍賣顧問趙剛給我們小算了一筆賬,“上世紀80年代初期一瓶茅臺酒的價格在8元,五糧液酒是6.4元,差不多五糧液的價格是茅臺酒價格的2/3,但是從今日的漲幅來看,同時期的五糧液增幅并沒有與茅臺酒同步,所以還有繼續增值的空間。”
八。紅色收藏
“紅色收藏的獨特價值,極可能引發場外資金的炒作,近一兩年來,像毛主席像章、 文革 瓷和老報紙等一些精品,漲幅均在數十倍之上。這是因為紅色收藏 池子太小 ,一旦資金進入,必然會引發短期內的 漲聲不斷 。此外,紅色收藏的熱賣和大幅升值必然會使投資者 眼紅 ,不排除部分人盲目地跟風購買。”云州古玩城一店主如是說。
看看那些另類的收藏
一、懷舊玩具收藏
朱玉祥,這個懷舊玩具收藏者今年33歲,他從2003年開始收集老玩具,他收藏的大多數玩具已經從市場消失很久。8年后,這位上海居民自豪地說,他已收集了幾乎所有能在20世紀80年代找到的玩具。由于沒有一個足夠大的陳列室,朱玉祥只能把他這個歡樂的夢想打包進幾十個箱子,放在家里。
二、戲癡收藏萬件漢劇藏品
今年49歲的劉立從小聽漢劇長大,因爺爺曾在漢劇戲班工作,常帶他去漢口民眾樂園聽戲,劉立從小就對漢劇舞臺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爺爺在臨終前托付劉立要照看好家中收藏的漢劇劇本、手稿、文獻等物品,劉立由此走上了收藏漢劇物品之路。漢劇大師陳伯華的黑膠唱片,漢劇名丑李羅克的丑角鞋,民國手抄版漢劇劇本……近萬件與漢劇有關的珍貴史料使得武漢漢劇票友劉立的家,儼然成為一座漢劇博物館。
三、男子收藏折扇3000余把
河北保定“藏扇狂人”孫新懷,24年來他走遍大江南北,民間淘寶、與朋友交流、參加拍賣會都成了他尋扇的契機。“一把把折扇,既體現了書法繪畫之精,還把竹雕等工藝融入其中,這可是萬里河山腹中藏啊。”通過各種渠道收藏古今書畫折扇3000余把、扇面500余幅,其中不乏名人佳作,更有難得的31把“狀元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