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銷粉彩瓷精粗價差大
清代外銷粉彩瓷在歐美市場的存世數量極為可觀,視質量的精粗程度,價差極大。不少定制的紋章瓷、人物故事紋飾瓷等高級陳設瓷一直價位較高,而普通的日用瓷器價格低廉。內地拍場上紋章瓷、日用瓷較少,常見人物故事紋飾的高級陳設瓷,價格上漲雖然緩慢,但比較穩定。
1996年北京翰海春拍上拍一對清光緒粉彩人物瓶,估6萬至8萬元,高89厘米,盤口外撇,瓶通體繪折枝花卉紋、八寶紋,頸部、腹部、足部開光繪六組人物故事圖,頸部左右兩側分部貼塑一對金彩雙獅戲球耳,肩部亦各貼塑一對金彩昂首向上的異獸,開光紋飾以粉彩加金彩繪就,整體風格富麗典雅,類似品并不多見,拍至6.6萬元。
2001年紐約佳士得春拍,一對高127厘米的清代粉彩花卉鳳凰紋大瓶,估4萬至6萬美元,拍至9.62萬美元。大瓶保存完整,器型壯碩,配有西式銅鎏金獸足型底坐,更添氣勢。瓶蓋上飾常見的獅鈕,肩部下留白,瓶腹通體繪一幅花卉雙鳳紋,色彩艷麗,具有典型的中國工筆花鳥畫的韻味,粉紅彩的運用在尤其突出,牡丹花瓣甚至畫出了陰陽向背。
與歐美市場相比,中國市場外銷粉彩瓷價格還有相當的上漲空間。2009年云南典藏秋拍,一件清雍正錦地粉彩開光山水花鳥紋獅鈕八方蓋瓶,高43厘米,是外銷瓷的常見器型,繪工精細,但成交價僅31.36萬元。而2003年紐約市場上,佳士得秋拍的一對類似器型的花鳥、人物紋飾瓶,拍至16.99萬美元,單件的成交價也超過8萬美元,是中國市場的一倍有余。相對而言,中國內地外銷瓷收藏尚處在起步階段,成交價較低。
常見的外銷粉彩瓷器以盤、碗、壺等日常用器具代表性,近年來紐約、倫敦市場上成套的外銷粉彩餐具價格見漲。2009年1月21日紐約佳士得上拍一組估價6萬至8萬美元的清代外銷粉彩餐具,由各式盤、碗、奶杯、湯盆、盅、燭臺等組成,拍至23.05萬美元,可見日用器行情也很可觀。
外銷五彩瓷精品少見
相比青花、粉彩瓷,外銷的五彩瓷器數量較少,多為明末清初以及清代中晚期制品,康熙晚期粉彩創燒以后,雍正、乾隆時期五彩瓷產量遠遠小于粉彩瓷。外銷五彩瓷拍場上的高價成交品不多,這里列舉兩件。
2000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一對高47厘米的清康熙彩繪動物花卉紋棒槌瓶以16.54萬港幣成交。棒槌瓶是康熙典型器型,口部、足部白釉無紋,瓶頸部為魚籽地開光花卉紋飾,肩部繪錦地紋開光蝴蝶紋,腹部通體以山水花卉、動物紋飾為地,再以四組方形開光、兩組圓形開光繪花卉、動物紋,紋飾雖然繁密,但通過開光、留白加以區隔,絲毫不顯零亂,畫工精細,施彩趨青綠、淡雅一路。
拍場上最著名的外銷五彩瓷器,要數英國伊麗莎白一世收藏過的明代萬歷五彩花果錦鳥圖瓜棱提梁蓋壺,高24.8厘米,2007年現身香港蘇富比春拍,因其造型特殊,收藏傳承清晰,估價800萬至1200萬港幣,拍至1656萬港幣。據傳聞,此壺被古董經紀公司Littleton & Hennessy Asian Art代歐洲藏家競得。此壺獨特的瓜棱造型,后配裝的銀飾,以及顯赫的收藏出身,都說明其經歷不同一般。此類壺的造型在萬歷五彩瓷器中尚未發現同類器,五彩紋飾風格相類者見有瓶、罐等器物,1998年香港佳士得秋拍曾以73.5萬港幣拍出一件高15厘米的明萬歷五彩群貓紋花瓣式蟋蟀罐,色彩濃郁,對比強烈。
紋章瓷備受歐美藏家推崇
外銷瓷的收藏首推紋章瓷,它是帶有一個皇室、貴族家族、團體、機構或者是私人標志的訂燒瓷器,被收藏者譽為外銷瓷中的官窯制品,燒制成本高昂,當時的產量就非常有限,留存至今數量更是稀少。紋章紋飾見于各種瓷器器型,常見者多為盤、碗、瓶、杯、壺等器型。上世紀80年代,紋章瓷精品在倫敦市場上的拍賣成交價就在數萬英鎊。英國李克·奧克奧爾和妻子瑪莉·尼克爾大約在1740年至1743年間在中國定燒的五彩描金花卉英國紋章紋大盤,1986年前后拍出了6.43萬英鎊的高價。 一件高25厘米的清代粉彩描金紋章杯當時也拍到了4.18萬英鎊。
2006年倫敦佳士得秋拍,以62.4萬英鎊高價拍出一件清乾隆外銷粉彩紋章鯉魚蓋碗,引起了各方人士的關注。鯉魚型蓋碗長47.6厘米,是典型的仿生紋章瓷,工藝精湛,釉彩上乘,可謂乾隆外銷瓷的經典之作。拍前估20萬至30萬英鎊,已屬高價。這樣的仿生紋章瓷的樣式并不多見,這也是價格高昂的原因所在。
類似制品價格一直較高,2007年巴黎佳士得春拍,也是一件清乾隆時期的外銷粉彩紋章鯉魚蓋碗帶盤拍出高價,蓋碗長46厘米,盤長50厘米,盤心繪鯉魚紋,估25萬至35萬英鎊,最終拍到了74.88萬英鎊。此類外銷鯉魚蓋碗多為乾隆時期制品,無紋章紋飾者價格多在五六萬英鎊。
皇室、貴族及名人家族或團體所擁有的瓷器價格明顯較高,難以查找紋章來源、家族背景或者紋章擁有者的瓷器,價格略低,但仍然高于普通瓷器。對紋章瓷的認識程度,是影響其價值的重要因素,地區不同,價差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