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企業國際化發展的需要,企業文化也需要國際化視野的拓展。一個肩挑兩個筐,西方藝術家的精品和本土藝術家的精品萬達都要裝。

畢加索作品《兩個小孩》
藝術是溝通世界的語言,越優秀的作品,他們的藝術靈魂也越相通,彼此不分中外古今。通過萬達這次收藏畢加索兩幅作品《兩個小孩》和《戴帽女子》,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收藏機構去了解世界繪畫史的發展,認識它過去的科學性和理性,認識它近現代的個性化語言創造,以及認識當代一些西方藝術的頹廢;也會去正確了解中國的繪畫藝術,認識它曾經擁有過的輝煌,認識其現在發展的阻礙。

趙無極作品《無題》
一個肩挑兩個筐
隨著企業國際化發展的需要,企業文化也需要國際化視野的拓展。一個肩挑兩個筐,西方藝術家的精品和本土藝術家的精品萬達都要裝。本土畫家如近現代水墨畫家潘天壽、李可染、石魯及當代畫家石齊等,他們的藝術突破傳統又具時代創新精神;以及中國現代繪畫奠基人吳大羽的藝術體系,他與他的學生吳冠中、趙無極、張功慤等在上世紀中期進行的現代藝術實踐幾乎與世界繪畫發展是同步的,并在繪畫語言上各有發展和各具獨創性。在青年藝術家作品收藏方面,萬達將會繼續挖掘優秀的年輕畫家,發現那些有時代創新精神的畫家及作品,但一定是秉承寧缺毋濫的原則。西方藝術作品如莫奈、塞尚、馬蒂斯、畢加索、梵·高等印象派和現代派作品,也是萬達未來的主要收藏目標,必須有正規出版或展覽記錄,來路清晰。

張功慤《泉流》80cm×100cm2009年作
收藏注重原創性
近代以來的世界美術發展主流在西方,中國畫家抄襲古人的東西太多,當代油畫抄襲西方概念也很多,都無時代性和創造性。而潘天壽、吳大羽、吳冠中、趙無極、李可染、石魯、張功慤、石齊等這些有獨立思想、有個性創造、有時代精神的藝術家太少了。萬達收藏藝術品有嚴格的標準,作品要有原創性,有時代精神,在藝術史的縱向和橫向比較中都經得起考驗,拒絕收藏打著傳統旗號的臨摹及流水線之作,拒絕收藏商業畫家的商品畫,包括齊白石、張大千,我們也很謹慎。同時,我們也拒絕收藏沒有個性思想的主題繪畫和任務宣傳畫。

趙無極《22.7.64》1964年
我們萬達從不收藏市場上所謂“最熱門”和“最受追捧”的古畫和當代藝術。其原因為古畫贗品太多,連乾隆都收藏了那么多的假畫,根本就無法論證。我們還要有清醒認識,古畫也不是因“時間古”而有藝術價值,元代以后明清的中國書畫大多是平庸之作,而且現在假的鑒定專家比假畫還多,我想提醒大家造假者的“實戰經驗”豐富,又有豐厚的利益誘惑,他們的研究水平比“鑒定專家”水平還高。現在還有種日趨嚴重的現象,即在國內書畫造假做舊充古畫,然后放到海外市場,誘騙國內買家購藏,還美其名曰“海外回流”,這不是挖坑害人嗎?藏家無論在國內還是在海外,高價購買了這些無法辨別真假和優劣的東西是多么可怕!中國拍賣二十多年的歷史,出現在拍賣場上的齊白石作品估計有幾十萬件甚至還多,可哪有那么多齊白石?

石齊《水鄉印象》75cm×83cm1986年作
當代藝術丑化華人
至于當代藝術,“諷刺”、“惡心”、“呆傻”、“荒誕”、“血腥”等概念似乎就是當代的符號,好像有新鮮感,但這些低俗、庸俗的東西和藝術的創新沒有任何關系,只不過是些放大的油畫材質的丑態漫畫蒙人而已。在拍賣場上,今年這張畫上的大頭張大嘴,明年這些大頭還是張大嘴,十年后還是這些大頭張大嘴;今年一個綠狗一個姿勢,明年還是這個綠狗換個姿勢,十年后還是這個狗在擺姿勢;今年一個人戴面具,明年一排人戴面具,十年后還是這些人這些面具,難道這就是“當代藝術”?大多數冠以“當代”名義的作品,迎合了某些西方別有用心丑化華人的目的,低價買入囤倉,高價賣出做局,實際上就是在賺中國人的錢,叫中國人買單。個別人還雇傭黃頭發老外做托,制造高價成交假象,在國際上都被人嗤之以鼻和嘲笑。某些所謂當代策展人、評論人只不過是利益資本的“叫囂犬”。在市場上除了極個別投機資本跟風炒作、自買自賣外,有哪個收藏機構和藏家真正購藏了呢?真正的收藏機構和藏家還是有智商的,不會被愚弄盲目跟進的。許多數千萬上億元的拍賣作品,只能麻木、糊弄大眾一時,隨后神不知鬼不覺地消失了,根本沒有人收藏,這些垃圾不可能被歷史留下來。
最后,我認為藝術品收藏和投資不能跟著那些惡搞藝術品市場的人走,藝術價值是立收藏之根本,投機資金炒作沒有藝術性和真假不清的作品是藝術品市場泡沫形成的源頭,當買入的作品要兌現時,也就是藝術品市場災難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