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立一年的臺灣藝術銀行正式掛牌運作,這標志著臺灣正式步入全球少數擁有“藝術銀行”的地區。臺文化部門負責人龍應臺表示,臺中地區的企業家去年已率先捐款1800萬元支持藝術銀行,作為藝術銀行購置或維護藝術品之用。當日,“銀行家俱樂部”正式成立,號召各界企業主加入成為另類的“藝術銀行家”。
據悉,藝術銀行作為首個由政府購買臺灣本地藝術品的機構,初步將會投入7000萬臺幣,其中第一年投入3500萬臺幣用于購買臺灣民間具有潛力而尚未有高知名度的視覺藝術品,另外3500萬臺幣則用于裝潢展示空間、人事和行政費用。
累積作品已頗豐
藝術銀行是龍應臺上任以來積極籌劃的政策之一。以去年開始收購畫作為序,目前藝術銀行已經累積195位藝術家,共計346組作品,其中所使用的素材包含水彩、水墨、油畫、壓克力、版畫、書法、素描、裝置、新媒體、膠彩、復合媒材、雕塑及攝影。
這些作品中,更不乏2013年底才在ARTTaipei嶄露頭角的推薦新人藝術家。從電腦線上游戲與現實社會中汲取靈感的蔡士弘,以手工畫藝繪制出數位質感,被收藏的作品包含《投降后的消毒作業》、《幻術之吻》、《白旗軍》;謝怡如的畫作色彩鮮艷,有些魔幻鮮明的如夢場景,《雀躍活動了起來》、《你和我》、《不能消失感》、《未知欣喜》都是收藏作品……
龍應臺表示,購置的作品剛開始會在官方的公共空間里展示,逐步推廣到企業,核心目的是流通,讓普通人能看到有潛力但還沒被發現的藝術創作者的作品。
何謂藝術銀行?
藝術銀行利用公開征件的方式,網羅、征集并購入臺灣藝術家的精彩作品,并且以完善的租賃流通機制,讓公家與民營的機構都可以經由藝術銀行這樣的管道承租畫作展出,使得藝術作品可以在各種公開場合露面,讓新興藝術家有機會被發掘。全球目前隸屬于國家機構的藝術銀行僅有加拿大、澳洲及韓國。
臺灣藝術銀行中,作品租金以月為單位計算,最短3個月,最長為一年。租借作品費率則為作品購入價格的0.4%。而如果是公益性質及配合政府政策之活動,租金則另可以優惠費率計算。
但是,另外還需依照作品價格、數量、租期、環境風險計算保險費,以及依路程遠近及難易度計算包裝、運輸、布展及卸展之費用。
國際藝術銀行如何?
1972年加拿大為支持其國內年輕藝術家而成立藝術銀行,也是最早開始嘗試運行藝術銀行的國家。目前已有超過三千位加拿大藝術家及超過1萬7千件的藝術品提供租賃,可以說是加拿大目前最大當代藝術收藏的公家機構。每件作品一年的租金從最低120美元、最高至3600美元不等,兩年為一租期,最低一年約為1000美元,但也同樣需再支付保險、運費等費用。
澳洲藝術銀行自1980年于悉尼成立總部,透過購買當代澳洲本地藝術家的作品,支持澳洲新銳藝術家。澳洲藝術銀行自1992年起開始能以其租借作品的收入營利維持藝術銀行本身的營運,至今澳洲藝術銀行已有超過9千件藝術品,作品總價值超過3500萬澳元,為澳洲目前第二大藝術品收藏單位,僅次于澳洲國家藝廊。
圖1、
澳洲藝術銀行
澳洲藝術銀行一年的租金營收入約為350萬至400萬澳元,每年約購買400至600件藝術品,購入作品之價格大約都在1萬澳元以下,以一年為一期,一年租金為作品購入價格的5至12%,單件作品最低租金為110澳元,年租金最低為550澳元。澳洲與加拿大一樣,租金可以退稅,鼓勵人民於藝術銀行租借藝術品。
韓國的藝術銀行是臺灣藝術銀行成立之前,亞洲唯一由國家單位設立的藝術銀行機構。韓國政府于2005年成立藝術銀行,第一年即投入25億韓元,第二年開始增至30億韓元。作品租金從購入價格的0.5至1.5%不等,其租借費率第一年是0.5%,第二年起提高為1%,仍高于臺灣的0.4%。
發展空間
其實,觀察首批入選的藝術銀行作品,比較藝術家的知名度、創作表現與市場價格,相對藝術銀行購藏的成本來說,許多作品堪稱“物美價廉”。例如,袁廣鳴的《城市失格——西門町﹙原型﹚》一作,如果以定價10萬元的收購資金計算租金,每月的租金為400元,若作品保險費約為作品購入價格的0.2%計算,則每月另加200元保費,即可掛上這幅好作品。
不過相較于加拿大、澳洲與韓國,臺灣的藝術銀行還有許多學習及進步的空間。例如,作品購藏金額過低,壓縮藝術家生存,打亂一級市場畫廊定價;缺乏與民間更深入的合作;對未來每年的藝術銀行經費,將會有大半成為人事成本的疑慮;以及,作品圖錄缺乏完整、系統的介紹,讓沒有收藏經驗的機構與公司難以入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