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年,廈門古玩藝術品市場可謂風起云涌。商家、投資者、商品資源均大幅增加,為廈門打開了一面收藏古玩的窗口。這一行業未來走勢如何,投資者如何參與?為此,記者采訪了著名收藏家,廈門心和藝術拍賣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蔡銘超和中國白藝術宮主席陳仁海。
一個藝術館能激活一座城市
“對古代藝術文化的懷舊,對美的共識和擁戴是永遠不會褪色的。”采訪一開始,蔡銘超先生就這樣對記者說。他認為,廈門這座城市在發展古玩市場方面擁有無論是北京、上海、西安還是杭州都無法比擬的兩岸優勢。并且廈門古玩市場有著深厚的人文底蘊,早在民國初期就曾出現多位著名的古玩收藏家。加上還有著得天獨厚的交通位置和環境,與隔海相望的臺灣省有著頻繁的貨源進出,目前,在廈的臺灣古玩商家就多達六七十家。最重要的,擁有各種對外窗口的廈門,城市文化氛圍也在不斷成長,買家的收藏品位在不斷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的享受和追求也在不斷發展。
“一個藝術館能激活一座城市,這就是所謂的以點帶面。” 中國白藝術宮主席陳仁海先生說,古玩藝術館能夠將城市的配套消費都帶動起來,無論是房地產業、旅游業、或是其他城市文化產業。這將形成一股強大的吸引力,將大量的市場資源聚集起來。
現在古玩比民國時期更便宜
大家感覺藝術品最近比較熱,其實不是這樣,是因現在市民獲得信息的渠道比較多與靈通。
“大家都認為近年來古玩漲價漲得很厲害,其實,古玩哪里有房價漲得厲害。”蔡銘超先生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在民國時期,一件古玩大概能換上幾條黃金,這些黃金就能換上一座四合院。現如今,要多少黃金才能換一座四合院?按照性價比來看,現在的古玩比起民國時期更便宜。
蔡銘超先生告訴記者,中國的古玩市場價格大多處于起步階段,與國外藝術品相比價格較低。“價錢上不來,是因為群眾不敢參與,人們對藝術品的認識水平還不夠成熟,普通買家不知道要聽誰的。”若能在政府與投資方的力量下,多辦展覽,多與各地古玩市場進行交流,群眾的收藏意識將會提高很多。
陳仁海先生認為,對于古玩投資總要經歷“收藏——認可——喜歡——愛玩——擁有”,進入圈子會有認知的過程,也要進行心態的培養。雖說投資任何行業都會有風險。但相較于其他行業,對古玩市場的投資是相對穩定的,因為古玩屬于不可再生的物品,不存在跌價的風險。
蔡銘超先生還與我們分享了收藏古董的心得,在所有的奢侈消費品種,有價值的只有古董。投資于自己喜歡的東西,同時還能保證其增值,何樂而不為?
高端收藏品浪潮已經開始
采訪中,蔡銘超先生為我們展望了廈門古玩藝術市場的前景。他認為,廈門古玩市場雖然有著繁榮的現狀,但在發展之初,有許多業主是盲目的,大部分起源于原白鷺洲古玩市場的拆遷。由于早期業主對古玩市場認識的薄弱,政府往往對之采取保護措施。久而久之,容易造成未來廈門古玩市場資源的混亂和不足。
目前在廈門,有好的買家,但缺乏普通買家。對此,蔡銘超先生建議廈門古玩市場多層次綜合發展,根據業主自身的條件,將市場的定位分開。逐步轉向古書畫、油畫、文房四寶、木制品、壽山石等市場種類,并多吸引外地商戶。而這些光靠一個產業的推動是不夠的,還要取決于政府的綜合運作。
陳仁海先生向記者預言,中國高端收藏品浪潮已經開始,在未來五年內將出現高潮。更多的80后,“富二代”步入主流消費群體,在他們擁有物質層面的名車、別墅后,必然追尋文化藝術,必然追逐傳統文化。世界文化精髓、中國藝術品的回流潮已經形成。而廈門,必須抓住這一契機,“發展成一個有文化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