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八十年代初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收藏大軍從幾十萬發展到幾百萬,到目前的號稱幾千萬,可謂發展迅猛。
收藏者包括大小公司老板、職業經理人、公務員、公司員工、普通市民和農民等社會各階層人士。收藏門類包括國寶級的高端藏品到古董精品、古代和近代家庭日用品、到文革用品、玉石、木器、石器、銅器等不一而足。
經過三十多年的現代收藏歷程,收藏已從歷代富裕階層為主轉向如今以平民收藏為主的時期,全民收藏的世紀悄然來臨。
一、時代背景
國家對民藏政策的逐步開放,文物部門的對民藏的重新認識和理解,民間收藏意識和家庭收入的提高。逐步開放的國內拍賣市場、民藏的合法化使各地涌現出大量的古玩集市和古玩城。每個大中城市周末都有古玩集市,很多地區每年都有固定的大型古玩收藏集會。很多市民和收藏者把逛周末古玩集市和古玩城、進出拍賣公司當做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以上種種情況都為全民收藏時代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全面收藏時代的周期和現狀
中國古玩市場在1996~1997年以郵幣卡為主力軍的第一次收藏高峰;接著在2011~2012年以字畫、瓷器、玉器為主的第二次收藏高峰期;隨后逐年陷入低谷,目前已到了第六個年頭了。目前很多普通藏品價格只有高峰期的三成甚至更低。
根據本人上期微文《未來五年古玩市場的八大發展趨勢》預測今天年底到明天年初是本輪周期的最低谷期,經過未來幾年恢復及市場消化,加上國家政策寬松等側供給措施,中國古玩市場的復蘇預期在五年后達到第三次高峰。古玩藝術品是繼房產和股市后的第三大投資產品的方向并沒有改變。
三、全民收藏產生的社會效益
(一)全民收藏使大量流散在民間的古代可流動藝術品得到了有效保護,民間的歷史意識不斷加強,同時無形中增強了民眾的愛國意識;
(二)全民收藏使大量的文物和歷史資料留在了國內,阻止了大量珍貴的可流動文物流失海外;
(三)近幾十年來有大量的收藏家到全世界范圍收集過去流失海外的可流動珍貴文物。通過親戚、朋友、海外華僑等途徑收集古代藝術品,間接增強了海外華僑的歸屬和文化認同感;
(四)近幾年產生了大量的民間博物館和各類收藏館、藝術會館等,為文化的傳播和振興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也形成了富藏于民的局面;
(五)在這個信仰危機的時代,全民收藏起到了陶冶情操、穩定民心的重要作用;幾千萬的收藏大軍影響的是上億民眾,故收藏絕對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問題;
(六)全民收藏解決了大量民眾的就業問題,形成了從業人員超千萬的古玩行業。在文化興邦的國策下,如果政策到位,特別是藝術品金融起動,將會激活更大的就業市場。
四、全民收藏時代的六大誤區
(一)民間無真品和珍品論
民藏有大量的真品和精品已是不爭的事實。由于解放前戰亂及大部分國內館藏的精品和珍品都被國民黨當局運抵臺灣島。從解放初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前,國內博物館的大部分藏品基本上都是從民間征集和捐贈的。再加上近幾年的大規模基建和其它原因,出土了大量古代藝術品,一部分流入館藏,也有很大部分流入民間,這也是周所眾知的事實。
(二)有爭議的藏品均判為贗品或仿制品
現在有這種現象,凡是書上沒有的或博物館沒有的都是仿制品。其實古玩特別是古瓷,未解之迷很多,存在爭議的藏品也很多。清末發現的一對元青花象耳瓶,因為國人不認可而流入國外就是慘痛的教訓之一。
為此筆者非常認同這個觀點:不開門的和目前暫時不認可的藏品可以先收起來慢慢研究,這是一種比較科學的態度,等到技術檢測條件成熟和窯口不斷發掘時再來判斷也不遲。
(三)只有拍賣公司的拍品才是真品
其實拍賣公司的拍品也不保真,以拍前上手和自我評鑒為主。相對來說大拍賣行的精品和真品率高這是不爭的事實,但也有些不開門的或存在高仿品的現象。何況拍品也是從民間征集或海外回流的。
(四)海外回流的都是真品
相對來講前幾年海外的回流瓷真品精品率高,但這幾年回流瓷也出現了不少仿品。國內有些高仿瓷出口到國外,被回流的也不在少數。
(五)凡出土品都不能在民間流通和拍賣
因為民藏避免了大量古代藝術品再一次流向海外 ,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某些保守勢力卻限制出土品在民間交流。這是一個需要變革的時代,體制內有關人士也應正視現實,尊重客觀存在。當政者應該斬斷目前存在的利益鏈條,放棄以往的陳舊思維和觀念,解開傳承有序的束縛。
所謂傳承有序,筆者認為是個偽命題,國外的大部分精品和珍品大部分是從中國以前掠奪出境的,有些是非法走私出境的。為什么民間藏品不保護和回購偏要高價從國外購回來歷不明的藏品呢?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六)凡符合時代特征的都是真品
目前民間確實有一些藏友,鑒賞能力低下,把稍有時代特征的藏品均判為真品,這也是很不負責任的行為。也造成了有人買了大批仿制品,造成了收藏界的困惑和混亂。
近30年來因為經濟利益驅動,景德鎮及其它很多窯口制造了大量的仿古瓷。有些人把仿品當真品銷售,很多收藏者收藏了大量的仿制品。造成了財產和精神上的巨大損失。
五、解決民藏問題的八大思路
(一)首先是解決藏品的鑒定問題
鑒定古玩真偽是民藏目前的核心問題,文物部門應有所做為,因為古董考古的資源都掌握在國家隊手里。筆者對文物部門提出以下建議:
1、成立民藏政策研究會;
2、牽頭制定各個窯口的標準;
3、在每個省級城市建立權威的古代藝術品鑒定和檢測機構 ,進行全國數據共享,財政進行補貼,低價收取鑒定和檢測費用;
4、免費進行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和備案等。
(二)民間藏品的分級和價值評估問題
在解決民藏的鑒定問題后,接下來民藏的分級價值評估也很重要,可以參考國際國內類似藏品的拍賣價及國內外市場價綜合評估。評估公司須經政府許可的正規公司。目前古代錢幣的分級和評估國內做得相當成功,某些做法可以借鑒。這樣就使目前的一些騙子公司無立足之地。
(三)建立可行的民藏品交易平臺
目前的民藏古玩市場普遍出現滯銷的情況,傳統的古玩店和古玩集市已不適應目前經濟新常態下的市場需求,微信交易逐漸萎縮。目前藝術品金融逐漸興起,這應該是民藏發展的方向。
目前還需要縮小國內外藏品價格差距,掌握古代藝術品的中國話語權,使中國真正成為文化大國、文物強國。目前國家應引導建立真正可行的藝術品交易所,應有幾個國字號企業牽頭組建,形成幾大藝術品電子交易市場進行競爭的局面。形成藝術品市場的良性發展。
(四)建立民藏品的備案制度
建議展開全國可移動民藏品的普查工作,這應是主管部門的重要工作內容。國家應拿出資金,進行可移動古代藝術品的免費備案和登記。可以做為重大的民生問題,可以向全國人大和政協提交議案。
(五)與國際接軌引進國際大型拍賣公司
引進國際大拍行,可以促進國內拍賣市場的高水平和國際化。當然也需要制定和防范一些文物外流的措施,采用寬進嚴出的辦法;
(六)全面降低藝術品進口關稅問題
全面降低藝術品回流的關稅,給回流藝術品有效備案,杜絕走私進出古代藝術品,實際上是把暗的行為變成明的規則。這樣可以更有利于國際上中國藝術品的回流;
(七)全面放開拍賣市場限制的問題
目前拍賣古代藝術品是備案制,對拍品還有很多限制。藏品實行普查備案后,凡經檢測、評估、備案的藏品均可以參拍 ,這樣就激活了民間古代藝術品的流通問題;
(八)嚴控盜墓行為和古玩仿制品的問題
放開民藏市場,激活古玩的價格后。有兩個問題大家都會普遍關心。一是民間盜墓行為是否會不斷加劇;二是仿制品和偽造品是否會日趨活躍。第一個問題監管部門應嚴加防范,實際上隨著考古工作的深入推進,面上真正的古墓越來越少,對名勝古跡的古墓要采取現代化措施,嚴加防范。第二個問題監管部門要對仿制和偽造行為定規矩,以后要求仿制品均要有仿制標志,無標志的仿古藝術品應該采取重罰措施。
習大大在G20國際峰會上指出:“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建設創新型世界經濟,開辟增長源泉”,這些精神結合在古代藝術品問題上非常精確。 國家拿出很少部分的費用就可以使全國民藏走向規范和制度化。這事宜早不宜遲,關系到國計民生、社會穩定的重大問題。
國內這幾年其它行業都突飛猛進,唯有民藏政策嚴重滯后,標準極其缺失,民藏陷入內部流派嚴重爭議,使人民內部矛盾日趨激化。這種新形勢新常態下,主管部門不應扇風點火,而應拿出切實可行的措施和對策,解決實際問題。我們期待著主管部門的有力措施,也將為政府部門提供民間收藏的智庫服務。
相信,古代藝術品的春天必將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