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2011年春拍上包括中國嘉德、北京翰海、中貿圣佳、北京誠軒、北京榮寶、北京華辰、北京匡時、北京保利、北京九歌、北京永樂十余家拍賣公司的春拍總成交額已經突破200億元人民幣。其中近現代快速吸金不減,但是瓷器卻仍處于價值洼地,還有不少的投資空間。
除書畫之外,瓷雜一直是收藏市場關注的熱點。今年排名前十的拍場中,北京保利的“御制翡翠朝珠項鏈,宮廷藝術與重要瓷器工藝品”專場和香港蘇富比的“中國瓷器及工藝品”專場分別達到了5億元和4.9億元的規模。
2007年金融危機爆發時,一位旅居法國的華僑商人周先生以380萬英鎊價格購回了這件藝術品。2.24億元的價格也使得這件藝術品在4年的時間內價格漲了5倍多。
除此之外,由保利拍賣的“清乾隆銅鎏金轉花轉水法大吉葫蘆鐘”成交額達到了7820萬元,創造了中國宮廷鐘表的世界拍賣紀錄。由嘉德拍賣的唐代“大圣遺音”伏羲式琴以1.15億元成交,成為中國嘉德自成立以
來瓷器雜項門類中成交價最高的單品。
隨著中國內地投資者專業知識的日漸成熟,今后在細分領域的拍品將會獲得更多機會,一些投資者也會逐漸演變成某一細分領域專業性的收藏者。
與古代瓷器相比,當代瓷器仍然處于一個“價值洼地”區間中。今年春拍,由嘉德拍賣的一款顧景舟、韓美林合作的“提梁盤壺”以1150萬元成為今年當代瓷器的最高價,但相比于動輒過億的古代瓷器,當代瓷器仍然處于一種“不溫不火”的狀態。
專業人士認為,隨著藝術品拍賣市場流入資金的增多,古代瓷器將成為稀缺品,如果拍賣市場想要長期發展下去,開發像當代瓷器這樣的新品種將會成為趨勢。
當代瓷器在民間并不缺乏市場,一些精品也能賣出不錯的價格,但市場仍需要一個培育的過程。很多收藏者會認為年代越久遠越有價值,因而比較青睞古代瓷器。“事實上,當代油畫就比一些明清字畫要貴,比作品的價值更重要的在于作者本身。”
業辦人士認為,由于當代瓷器離現代時間較短,一些精品還在資深收藏者手中,目前價格還處于一個較低區域,很多收藏者不愿意放入市場,但在未來價格的上升區間還是非常大的。“隨著資金增加,一些新的需求會涌現出來,如果一些民國時期的民間瓷器能夠流入市場將會帶來新的熱點,這些具有歷史烙印的作品將會具有獨特的價值。”(華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