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青釉五孔方尊 清雍正
高27.1cm,腹方18.1×18.1cm,足徑16.2cm。尊呈五孔折肩方形,中間一大孔,四周環繞四小孔,孔與器身相通。器表有3組凸起的弦紋。圈足,足內署青花楷體“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足邊泛火石紅。外底四角各有一殘留的圓支釘痕。
此尊造型規整,釉色瑩潤勻凈,色如碧玉。雍正時期已經掌握了各種釉色的配制,成功地燒制出了多種青釉瓷器,有冬青、粉青、豆青釉等,其中冬青釉比其它二種呈色略深。


鱔魚青釉獸耳銜環方壺 清雍正
高28.1cm,口方9.9×9.9cm,足方10.5×10.5cm。壺四方形,直口,束頸,雙獸耳銜環,溜肩,鼓腹,圈足。通體施鱔魚青釉,釉層厚,釉面瑩潤,色澤呈暗墨綠色。
器型仿古青銅器,造型古樸凝重,胎質堅密,底足露胎處可見黑色的胎骨,釉色亦仿青銅器的銅綠色效果。


仿鈞鼓釘三足洗 清雍正
高4.4cm,口徑11.7cm,足距9.8cm。洗敞口,扁圓腹,腹部凸起14個鼓釘,底承以3個如意頭形足,底心陰刻篆書“雍正年制”四字款。通體施仿宋鈞釉。此洗仿宋鈞式樣燒造而成,胎體厚重,釉層肥厚,紅、藍色交相輝映,瑰麗絢爛,造型、釉色均十分接近宋鈞釉瓷器。


淡黃釉盤 清雍正
高2.8cm,口徑13.3cm,足徑8.0cm。盤口微撇,弧腹,圈足。盤胎薄體輕,胎質堅硬,做工精細。內外皆施淡黃釉,外底施白釉,青花雙方欄內署楷體“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款。
淡黃釉出現于清代康熙年間,因色澤似雞蛋黃,亦稱“蛋黃釉”,又因它是一種從歐洲傳入的以氧化銻為著色劑的低溫釉,故又稱“西洋黃”。雍正淡黃釉瓷器釉層薄,釉面滋潤,色澤較康熙時期淺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