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許讀小學時老師給我歷史滿分,讓我對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6月19日下午,說起24年收集漢陶俑的緣由,64歲的唐詩杰給出了這么一個答案。除了四川嘉業律師事務所律師的身份外,唐詩杰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身份——成都市收藏家協會常務理事。收集漢陶俑并非為了有朝一日賣個好價錢,“純粹是個人愛好”。
結緣 與漢陶相伴24年
提起收藏漢陶俑,還要從1986年說起。涉足法律工作后,唐詩杰仍無法割舍對歷史的熱愛,一有時間就到成都古玩市場逛一逛。此時,華陽等成都周邊地區,不時有農民從地里面挖出漢陶來。有的人認為這是不祥之物,就把這些漢陶敲得粉碎,埋進土地里。熟知歷史的唐詩杰感慨:“這些都是寶貝啊,毀了多可惜……”20年前一個秦俑的俑頭在黑市上就賣到30多萬。
漢陶俑可謂是秦俑的延續,然而受到的待遇卻截然不同。與唐詩杰一樣,成都玩漢陶的人增多,并逐漸形成氣候。從此,唐詩杰開始跟漢陶俑結緣。至今,他已與漢陶相伴24年。
特色 川俑多見“喜樂”
唐詩杰說,漢代的四川,是當時全國農業最富庶的地區。因此,當時制作的川俑普遍都有一種“喜樂”的神情,這也是收藏家鑒別真偽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唐詩杰的壁柜里,記者看到形態各異的漢陶俑,那種質樸、純真的微笑,無憂無慮的神情,始終掛在漢陶俑的臉上。唐詩杰向記者展示了一對撫琴聽琴俑。一個身材魁梧的男子席地而坐,雙手撫琴,頭顱微微上揚。女子全神貫注,一手撫耳,身子前傾。二人的動作、神情相得益彰。
鑒別 真品表面有指紋
收藏了24年,已有數百件藏品。唐詩杰說:“收藏是一種心態,無欲無求。如果從收藏致富的角度出發,那么對漢陶俑是一種侮辱。”
唐詩杰說,早期漢陶靠手捏成形,刷去浮土后,還會看到表面或腔體內大拇指的指紋。大型漢俑真品,往往由兩個或兩個以上部分構成。尤其是頭頸部分都留有間縫,頭部有的是套上去的。
漢陶俑出土后,一般表層酥化,風化嚴重。土沁均勻與陶體渾然一體,粘固比較堅硬。有些因地質原因留有蜀地鹽晶體在土沁上,此點極難作假。唐詩杰向記者展示了一個側刀俑,就是崖墓出土的。這個側刀俑赤裸上身,大刀立于身側,殺氣逼人。
成都文殊院有一所漢陶博物館,展品約計200余件,比較精美的展品有東漢紅陶七星燈、灰陶貓面俑、東漢低溫綠釉大馬、東漢青銅搖錢樹等。漢陶的價值在藝術品投資市場有所體現。唐詩杰表示,希望對漢陶俑感興趣的企業出面,搞個陶俑沙龍,讓更多人了解漢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