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何國均要做個理性的收藏者
●今日藏主:廣東省文物鑒藏家協會副會長何國均
●收藏心得:藏而不鑒則陋,鑒而不賞則俗。
今年74歲的收藏家何國均從1996年開始玩收藏,十多年來共投資20萬元,留下了滿屋的寶貝藏品:陶瓷300多件,硯臺200多件,印章、稀石等雜項300多件,書畫幾十幅。奇怪的是他并不想以此發財,而是要做一個理性收藏者,這不,1400元淘來的瓷板畫20萬元他還是不賣。
三不買原則避免吃虧
何國均原是中學老師,退休后才涉足收藏。他自己不懂,就請一幫“藏友”飲茶取經,又到“藏友”家中看藏品。不過何國均只看不買,他還與古玩店老板交朋友,老板一開心,就拿出好東西給他看。
久而久之,何國均成竹在胸,但仍然不會隨意亮劍。他有“三不買原則”:沒有標本和殘件依據的不買,稀有古董如青銅器等不買,光靠書本上“按圖索驥”的不買。這些保守的做法,令他很少失手買到膺品。而每次逛古玩市場,何國均也會約上一兩個收藏家朋友去當參謀,他們約好了暗號,一只手指指是假貨,兩只手指指是真貨,拇指向下是指買不得,拇指向上是指可以掏錢了。這樣的默契讓他屢有斬獲。
淘得瓷板畫只藏不賣
十年前,何國均在四會市一個收買佬朋友家中發現四塊民國時期的瓷板畫,質地超薄純白,繪畫精美,他認出是名畫家徐仲南的作品。前不久,有收藏家開價20萬元要買它,何國均舍不得轉讓。因為淘得“堅料”,擁有“心水”藏品是他最大的快樂。不過,他手上的古陶瓷、廣繡等藏品也不時無償贈送或低價轉讓給廣州博物館、荔灣博物館等。在何老看來,優質藏品最好的歸宿是博物館,將它們還諸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