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不起眼,攜帶也不方便,更不好存放,所以很少有人收藏。”來自河南的石雕收藏家張玉昌說。自從20年前選擇收藏石雕后,他就經常開著大貨車往深山里跑。如今,他依然沒能為自己的藏品找到一個合適的存放地點,兩百多件石雕還散落在他的院子里。
20年來,張玉昌利用節假日時間,跑遍了全國各地的古玩市場,他發現了一些規律。最重要的就是,雖然石雕不好找,但最好先收“高古石雕”,也就是唐以前的石雕,因為其中高于一般水平的石雕相對較多。而且,這些石雕有“歷史厚重感”。張玉昌說,自己最喜歡的就是唐朝的石雕,它們身上華貴大氣的風格極具大唐意蘊。
如果是唐以下的石雕,那就只能收精品了。當然,他的理論不僅用于自己的石雕收藏,還用于自己的瓷器收藏。高古瓷、高古玉,都是他熱衷的。就算是明清官窯,他不一定看得上眼。
在他的石雕里,那個元代的胡人戲獅應該是最吸引人眼球的。戲獅題材作品在元、明石雕中有很多,一般獅子的體積較大,樣貌兇猛,動態感很強,以此襯托戲獅人的英武。仔細觀察可以看出,這個石雕上的馴獅者呲牙咧嘴,臉部肌肉緊繃著,原來是小獅子爬到他背上來咬他了。雖然已經騎上了一個大獅子,但這個馴獅人看來還是失敗了。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位馴獅者是從西域過來“打工”的,說明了元朝時中外交流的頻繁程度。拿張玉昌的話來說,在無言的石頭上,承載了太多可以發掘的歷史信息。就是這樣一個精妙的石雕作品,在當時竟是用來做拴馬樁的,現在還可以看到在被繩子勒了后,石雕表面十分光滑的痕跡。
“這是一個當時常見的生活場景,讓我覺得很有趣。”張玉昌認為,當時的石匠在不經意間就成為了藝術大師,而他們做的都是生活中最常用的器物。“要善于在一些不起眼的小物件中發現其中的精妙,這也許是石雕不起眼、而又有趣的地方。”
比如,張玉昌就藏有一個元代的石雕猴首,雕刻的手法十分簡約,就是一個三角構形,但線條明晰。有位畫家特別喜歡這件作品,還特地為其配了一幅油畫,稱贊它帶有現代藝術的特點。
或許是因為它不起眼,石雕在十幾年前許多人都不要,巴不得你趕緊拉走清理掉。如今,這些石雕都成了值錢的寶貝。張玉昌發現,就在這兩年時間,陜西、山西等地的老石雕逐漸沒有了,新仿的石雕倒出現了不少。但是,相比如今“官窯”泛濫的情況,石雕還是可以辨偽的。張玉昌提醒藏家,買石雕盡量買精品,或許一些石雕不好攜帶,但不能放棄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