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珠山八友嗎?”近半個月來,杭州吳山通寶城做瓷器生意的金老板老是遇到這樣的玩家,一進門就問珠山八友的瓷板畫。“說實話,就算我真的有,也不會賣的,因為每天都在漲價。”金老板說,“珠山八友的東西,20年漲了2000倍,這樣的幅度,比起和田玉也毫不遜色,而且還有潛力。” 當大部分藏家開始收瓷器收怕了后,他們的目光開始紛紛轉向了清末民初的瓷板畫,這段時間,不僅是在杭州,還是外地,從無人問津到動輒上百萬元。瓷板畫,這種空前絕后的藏品,讓藏家見識到眼光的價值。在杭州西湖邊,有一位收藏瓷板畫的大家,他叫葉建明。下午的陽光照進他正對著西湖的書房,前不久,《國寶檔案》就在這里拍過他的專題片,那些錯落地放著的瓷板畫在陽光下折射出一種歲月的溫潤。 用一杯龍井的時間,他開始娓娓講述他和瓷板畫20年的緣分。 十幾年前,在江西爬閣樓尋瓷板 走進葉建明設在西湖邊的瓷板畫收藏室,成堆的瓷板畫精品滿滿地放在那里,仿佛很久以前就在這里一樣。其實,這里放著的近700件瓷板畫是他花了20年時間從江西、安徽等地收來的。 葉建明一邊摩挲著自己收回來的寶貝,一邊說:“上世紀90年代初,我去江西、福建次數最多,收獲也最大。當時這些瓷板畫都被村民藏在自家的閣樓里面,也沒有樓梯,只能找來竹梯子,點上煤油燈,晃晃悠悠地上去,然后用手拂去厚厚的灰塵,當劉雨岑的花鳥瓷板在煤油燈下顯露出依舊艷麗的顏色,那種驚艷的感覺,我到現在還忘不了。”
珠山,位于景德鎮老城區中心,山上有明清兩代專門為宮廷燒造御器的御窯廠。20世紀20年代末,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文人瓷藝家雅集于此,這就是“珠山八友”。說是八友,其實包括王琦、王大凡、程意亭、汪野亭等10人,他們在瓷板上繪出的山水人物花鳥無不生動傳神,很為時人所重。 “如果我們現在去看景德鎮現代大家的作品,雖然也很精美,但是和那時候的東西比,還是有差距的,珠山八友的瓷板畫,用的是當時官窯倒閉后留下的顏料,瓷板的瓷質也好,加上瓷板上的那種文人氣和時間打磨后的溫潤,是新東西沒法比的。”葉建明笑著說,曾有一個北京收藏現代瓷板畫的朋友來看他,欣賞過他的藏品后非常沮喪,“他說以前以為自己的東西是寶貝,比了下發現全部都可以扔掉了……” 冒著傾盆大雨、推輛小車沿著青石板路在江西收瓷板畫,對于葉先生來說,這樣的記憶似乎已經逐漸變得遙遠:“以前江西東西最多,福建也有,安徽比較少,有時候去一次能收好幾塊,有時候去一星期也找不到一塊像樣的。這幾年,我幾乎都不出去收東西,那邊已經被收光了,很難再找到好的。” 20年漲了2000倍,未來還有潛力? 珠山八友的瓷板畫,其特別之處在于除了畫之外,瓷板還需要兩次入火燒制,很容易發生變形、窯裂,成功率極低。“當時土窯燒瓷,火候很難掌握,10件東西燒出來可能只有兩三件是完好的,所以在當時,瓷板畫是很高檔的東西,只有大戶人家才會買來擺放在家里的中堂之上。”葉建明告訴記者。 1969年,“珠山八友”中最后一位大師劉雨岑去世,“珠山八友”的瓷板畫成為絕唱,但是很長的時間,都埋沒在眾多的瓷器之中,不為人所識。直到今天,國內大批收藏珠山八友作品的藏家也僅是個位數,葉建明大概可以說是其中規模最大的一位。 最近幾年,不少瓷器藏家開始認識到瓷板畫的價值所在,其價格也在一路走高。中泰國際曾舉辦過“珠山八友”瓷板畫拍賣專場,94件作品成交率72%。畢淵明的《老虎四扇屏》以高出估價數倍的62萬元成交,而汪野亭的四屏瓷板目前的價格基本都在百萬元以上。而在20年前,這樣的瓷板畫,價格多在500元以內,20年的時間,漲了2000倍,這個幅度是驚人的。 浙江皓瀚拍賣的鮑洪權告訴記者,他做拍賣公司這么多年,看過的東西也不少了,但是珠山八友的瓷板畫確實不多。“目前瓷板畫的價格,其實還遠遠低于當年同時期、同名氣畫家的價格,而瓷板畫的創作要比紙本難得多,我想以后還會有更大的升值空間。”鮑洪權這樣表示。 有機會,想建一座瓷板畫博物館 “珠山八友的瓷板畫,題材很廣,王琦的人物畫風瀟灑豪放,王大凡的則形神兼備,汪野亭的青綠山水自成一派,徐仲南的竹,田鶴仙、程意亭、劉雨岑的花鳥,現在看來仍然清新別致,而鄧碧珊的游魚,因為他從小生長在水邊,畫的魚格外生動,到今天似乎也無出其右者。”葉建明告訴記者,“我收這些瓷板畫,只是想讓這種獨特的民間藝術能夠得到保留,讓后人能夠欣賞到前輩的佳作。” 也許是瓷板畫收多了,葉建明的性格也開始像老瓷板一樣不帶絲毫火光,坦然得很。圈子里的朋友總說葉建明有點癡,寧可在西湖邊寸土寸金、每年可以租幾百萬的地方,全部放滿自己收的瓷板畫,以便于自己和朋友隨時欣賞;他還經常放著自己的外貿生意不管,和志同道合的妻子一起跑去鄉下收東西。葉建明非常低調謙和,他說以后有機會,如果杭州這邊條件允許,他想建一座珠山八友瓷板畫的博物館,讓更多的人,可以領略到其中的魅力。“我自己嘛,只要留點能四處旅游看古玩的錢,就夠了。”他站起來,從窗口望著下面的西湖,嘴角浮現出平和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