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謝玲)十年前在地攤上撿漏,花了5000元買了一個哥窯瓷瓶如今價值15萬,武漢市民楊先生日前向記者講述了他的淘寶經歷。收藏專家介紹,撿漏運氣可遇不可求,收藏還是應該靠“眼力”。
武漢市民楊先生是一個收藏愛好者。十年前,他在香港路古玩市場閑逛時,看上了一個攤點賣的一件青褐色瓷瓶,器形完整,有點像是“值錢貨”,經過一番討價還價,花了5000元買回家。
這件瓷瓶放在家里多年,雖然周圍不時也有朋友來把玩,有的說這肯定是個哥窯精品,也有的說這是仿品。楊先生于是決定請專家鑒定。
“這個瓷瓶買對了,而且絕對是成功撿漏了。”徐東古玩城的國家級鑒定估價師看過楊先生拿過來的哥窯瓷瓶后,認為這是一個江西景德鎮民窯出產的哥窯盤口瓷瓶,年代是清代中期,而且品相完整,十分難得。“按照目前瓷器的成交價格,這個瓶子估價在15萬-20萬之間,比他十年前下手時漲了三四十倍。”
藏友如何才能撿到漏?
得到專家的鑒定結果后,楊先生也感慨不已,收藏市場錯綜復雜,“撿漏”除了憑好眼力,運氣也幫了大忙。“靠運氣來撿漏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撿漏要靠作品的成長性的預測能力。”嘉帝拍賣公司負責人陳前武告訴記者。
他介紹,現在的撿漏不再意味著超低價買到值錢貨,而是能否準確判斷藏品升值幅度。“按譜系收藏、考察世家和師承關系來判斷藏品升值空間,才是現在藏家‘撿漏’的收藏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