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聯合在博物館內整理他收集的定窯瓷片
昨日上午,保定定州市刀槍街上的“定窯標本博物館”內,馬聯合小心翼翼地整理著面前幾塊白色瓷片,試圖把它們拼接起來。花費十年時間,投入全部積蓄,馬聯合用收集來的十幾萬塊古老定窯瓷片,建起了這座免費向公眾開放的“定窯標本博物館”。
有些絕無僅有
專家贊嘆不已
今年44歲的馬聯合是定州市人,他從小癡迷家鄉的定瓷文化。2002年,他開始全身心地收集定窯瓷片。除了在建筑工地、土料場四處撿拾,馬聯合見到有價值的定窯瓷片,都會毫不猶豫地買下。家里多年積蓄被他一點點換成了瓷片。十年來,馬聯合撿拾和購買的定窯瓷片已達十幾萬塊,其中有些精品,讓專家看過后都連呼開眼。
一個用多塊瓷片拼起來的白瓷小碗,是馬聯合最得意的收獲之一。“專家說最晚是南宋時期的,采用覆燒工藝燒造,最薄的地方和雞蛋殼差不多。真正體現出‘定瓷薄如紙、聲如磬’的贊譽,堪稱那個時代定瓷的標本。”
另一件是一塊只有巴掌大小,但有著十分罕見且精美牡丹紋的定窯瓷片,是馬聯合在一渣土堆放場發現的。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中華民族藝術珍品評審鑒定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陳文增,斷定它是北宋時期——人物瓷枕的一部分,采用印花和剔花兩種工藝制作。不僅其花紋樣式相當罕見,且看上去立體感很強,用手摸卻光滑如鏡。即使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仍然無法仿制出如此精美的瓷器來,是迄今為止見到的最美瓷片,極具研究價值。
建公益博物館
公眾免費參觀
馬聯合收集的瓷片,經考證從唐晚期到金元都有,釉色、紋飾、技法的種類也很全面,很多人慕名前來鑒賞。
看著家中十幾萬片定窯標本,和每日來來往往的觀摩者,馬聯合產生了開辦一家公益性質定窯標本博物館的想法。今年春節過后,馬聯合瞞著妻子轉讓了家里一處房產,又在刀槍街上租下一處房子,一番緊張籌備后,“定窯標本博物館”就這樣靜悄悄開張了,免費向公眾開放。
陳文增、藺占獻、和煥等三位國家級定瓷大師獲此消息,攜弟子十數人前往參觀,認為該館中很多定窯標本非常珍貴,有的還是絕無僅有的。了解到博物館運轉資金緊張后,陳文增當場贊助2萬元。
定州市文廣新局副局長楊建民認為,馬聯合收集定窯瓷片并公益展出,將對定瓷文化的發掘和弘揚起到推動作用。記者 汪洋 通訊員 閆韶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