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瓷是依年代而劃分的一類瓷器。民國初年,仿古瓷又攀上了一個新的高峰。無論在胎質、顏色釉以及繪畫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景德鎮瓷業生產和商品經濟的發展。
民國瓷繼承了清代末年以來仿古瓷的工藝成就,仿古陳設瓷的生產和銷售非常活躍。日本人上田恭輔論:“今日之市場,大抵以摹仿品或后世乏偽造物……仍以青花、五彩、胭脂紅等,尚有可觀,其價格之便宜,殊堪驚異。”
《飲流齋說瓷》評清末民初仿古瓷時說:“蓋彼時一朝有一朝之面目,而自有其特色。”“一由近年西人葷金重購,業此者各自競爭,美術因此進步。”“凡新仿之品,以光緒之朝為最多,襲歷朝之形式,無所不仿。”清末景德鎮“肆中陳設珍玩,于尊妻鼎彝之屬,及宋元舊制皆有仿作,佳者幾可亂真”。從瓷質方面看“精制之品,直逼乾隆,若道光更有過無不及”;從釉色方面看,則是“光致之極,幾似乾隆”。
在單色釉瓷方面,《飲流齋說瓷》認為“紅為最難仿之色光緒初及中葉,所仿者惟薄施淡抹而已”。民國初期,“則大紅、深紅、與夫胭脂紅、豇豆紅諸難仿效之色,均無一不有仿效;雖專家亦往往受其欺,而其中尤以豇豆紅為最精”。對藍色釉的仿制,《飲流齋說瓷》認為是“最有成效者”,特別是“光緒中所仿者,或藍而帶黑,或均不難于判別。至近年模仿康熙藍最足亂真,且亦能深入胎骨”。
日本人上田恭輔也認為:“此人多謂中國近世瓷器甚美,現在(指民國時)及宣統、光緒御窯物,皆認為價值極低,但此為古董店之借口,殊非陶瓷研究家的態度。實際過去獨占世界如此蠱譽之中國瓷器,無論何時代的作品,均有足取的風味。”
當時一些外國專家認為:“世人多謂景德鎮陶工之技法,自清末以來大為退步,制品低劣,此實非深入觀察真相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