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瓷玩得久了,會總結出一些有趣的規律。年代久遠的高古瓷,“大”往往也就意味著好。年代近的明清瓷則不一定,甚至正相反。為什么這么說呢?
一,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年代久遠的古董,“大”,基本就等于稀少。誰都知道,靶子大了,就容易被擊中,古董也是一樣。元代以前的古董,尤其是古陶瓷,基本上都是出土的,在入土之前,大件本身就容易破損,入土以后,幾百上千年的土壤擠壓、積水浸泡,尤其是冬冷夏熱,熱脹冷縮,所以大件瓷器,完整的就會越來越少。
二,受古代生產力條件限制,大物件本身制作起來也麻煩,也就是本身就少。
三,有些東西,大了才有氣勢,小了就沒意思。你比如秦兵馬俑,和真人一樣大,氣勢恢宏。假如它跟啤酒瓶子一樣大,那就沒氣勢了。
為什么近古的東西,大了不一定就好了呢?這個就得分東西了。近古,生產力提高,做大件東西難度不大了,而且為了節省時間,大件東西往往就做的粗糙了。我們看清末民初的大撣瓶,個頭大,價值就不高。大缸,那就更便宜了。

弦紋梅瓶
這件西北窯口的梅瓶,沒有什么紋飾,只有弦紋,比較質樸簡單,但是好在一個大字,高55厘米吶。梅瓶宋代、金代叫經瓶,因為基本上能裝酒一經,故此得名。但這個瓶子,那裝的可就不是一經了,至少三經。這一大,連命名原則都給顛覆了。
光大還不行,還得做工精彩。

影青梅瓶
首先大,高達37厘米。其次紋飾精彩,滿功,纏枝花和娃娃紋,又大又精,都占了。

耀州窯梅瓶
首先也是大,高達42厘米。其次紋飾精彩,上下好幾層工,花剔的漂亮,又大又精,也都占了。

北宋珍珠地如意枕
高23厘米,寬38厘米,光看數字沒覺得多大,因為枕頭長度達到40厘米的不少,但是別忘了,這件東西可是長、寬、高都在23厘米以上,寬度更是達到38厘米,見到實物你會震撼的,超級大,簡直是如意枕中的戰斗機。光有大還不行,珍珠地紋飾也很精彩,典型的磁州窯好品。

黑釉鐵銹花瓶
這種山西鐵銹花瓶子,小的很多,大的非常少,這件高41厘米,首先占了一個大字。另外這件工藝沒得挑,畫花流暢,黑紅對比鮮明,是少見的精品。因為又大又精,三月份紐約拍場受到人們的追捧,拍出了六十六萬五千美元的高價。

鈞窯天青釉鼎式雙耳爐
高21厘米 ,寬22厘米,鈞窯產品。造型、釉水沒得挑,是金代鈞窯質量最好的那一類產品,在鈞窯里頭,達到這個年份的,這種工藝也就到頭了,占了一個精字。

把它跟一般尺寸的鈞窯琴爐放一塊,這差別可不是一星半點,大到沒朋友,大到很孤獨,孤獨到什么程度?存世的還真沒第二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