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做人人爽,欧美色在线,一个人的高清视频www,69xxxx女人,啊用力点国产嗯快在线观看,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背景: 閱讀新聞

搞收藏這一行,人人都心碎過






[日期:2010-07-13] 來源:長沙晚報  作者: [字體: ]

 
  “這個行當講交情,有多少交情,做多少生意。普通人玩古瓷普遍缺乏渠道,像在清水塘,好的古瓷不會擺出來。只有和老板混熟了,你才有可能從他那里拿到好東西,一般的人他們理都不理。”酷愛收藏瓷器的周先生對記者說,做瓷器收藏,拼的不僅有眼光、資金,還有人脈資源。

  價格很詭異 現實很殘酷

  30多歲的唐先生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同時也是不折不扣的古瓷發燒友,湖湘藝術品市場、清水塘、湖南古玩城經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據他介紹,現在瓷器收藏隊伍越來越大,收藏對象也越來越多,過去不怎么值錢的長沙窯,這幾年被炒了起來,連瓷片都有人收藏,更別說元青花了。一些官窯出的舊瓷片,在藏家眼里都是寶。

  “古玩的價格很詭異,在什么地方買和賣給誰往往決定了成交價。”古玩發燒友唐先生告訴記者,一只曾國藩用過的瓷瓶,一位藏友以2.5萬元入手,不到兩年,以8萬元賣給了一圈內人士。后來,這只瓷瓶“漂”到北京,身價一下到了30萬元,這種“看人開價”的行為在圈內人人皆知。周先生的朋友方先生接觸古瓷收藏已經18年了。2003年,他花4000多元買了一件澧臨紅瓷瓶,一年后出售價為8000多元,而這樣的好價錢他還說賣虧了,“一件清早期的官窯,上面有五爪龍,藍釉的,2002年我2000多元買進,一年后8000多元賣了,結果后面有位行家出價20多萬買。”事情過去了幾年,方先生仍然耿耿于懷,不是因為沒有待價而沽,而是自己與精品擦肩而過。

  盡管獲利頗豐,但方先生提醒剛入門的投資者,“市場上仿品太多,對真品沖擊很大。這個市場很殘酷,誰都有走眼的時候,我見過買到贗品后傾家蕩產的,入場前先問自己是不是有這個承受能力。”

  眼光要毒資金要多

  據了解,市場上最走俏的是明、清時期的瓷器,它們也是投資者最稀罕的目標。首有清乾隆青花纏枝花卉團花云龍紋雙耳扁壸以3986萬港元成交創下神話,后有乾隆官窯“青花紅彩龍紋如意耳葫蘆瓶”以8344萬元成交創下國內瓷器拍賣最高記錄。

  汪老板在清水塘開古瓷店近10年了,他說投資古瓷以升值沒錯,但得看準了。為此,他還送給投資者“九字真言”:斷年代、識窯口、定市場。斷年代和識窯口相關聯,例如宋代的瓷器比較簡單,藝術價值較低。元代開始出現青花瓷,一直受追捧,但因為戰亂和年代久遠流傳很少。目前市場上最走俏的是明代清代的瓷器,每個時期、各個窯口的風格不一。光能斷年代、識窯口還不行,有些真品只有文物價值,沒有市場價值。

  汪老板表示,古瓷收藏門檻很高。要有理論,有實踐,更要有經濟能力。只買不看,買了也白買;只看不買,學到的東西很有限。一定要動手,買對了或買錯了,經過大悲大喜才可能悟出來。

  對動輒上萬元的舊瓷買賣來說,辨別真假太重要了。一位不愿意透露名字的藏家向記者透露,這一行歷來就有“真貨不賺錢,假貨吃半年”的說法。在這方面,方先生在圈內是公認的好手,自稱“久病成醫”的他表示,一件瓷器的器型、畫工、顏料、瓷胎、瓷釉等都影響其收藏價值,真品的磨痕都很自然,呈放射狀,而做舊的仿品的磨痕一般朝一個方向,并且成片成片地出現。

  對抗贗品各謀出路

  平日里唐先生最大的樂趣就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瓷器收藏發燒友共享信息。圈內誰入手了寶貝,誰出手賣了個好價錢,在這個小圈子內很快就散播出來。

  “藏瓷這一行,100%的人買過假貨,100%的人都心碎過,沒有誰不走眼的,人人都吃過虧,因為贗品太多。”唐先生的經驗是拜一位老師,“收藏瓷器,有很多東西必須跟有經驗的老師學。碰到心動的古瓷,能多個人掌掌眼,而通過看別人的藏品,也能跟著長見識。”

  與唐先生“加盟團隊”對抗贗品不同的是,部分藏家不再戀戰古瓷,而是轉戰更容易辨識的新瓷,如文革瓷。近幾年來,文革瓷價格一路飆升。2003年年初,一尊高100厘米的毛主席著中山裝的全身塑像,成交價格在3000元至4000元之間。2004年年底,則漲到了6000元至7000元左右。而到2005年10月份,價格猛地升到了18000元。蘇老板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收藏文革時期的茶壺,5年前在清水塘開了紅色收藏店。“像我這些文革時期茶壺,收了10多年了,價格漲了10多倍。”
 

收藏 推薦 打印 | 錄入:綠寶石 | 閱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