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地攤的人不要羨慕到拍賣行去的人
逛地攤的人不要羨慕到拍賣行去的人,因為他們有錢;去拍賣行競拍的人也不要看不起逛地攤的人。梁志偉認為,要進入古玩收藏界要看書,至少腦子里有一個歷史的線索,如收藏陶瓷,要知道什么叫陶器,什么叫瓷器,陶瓷的發明起源,各種形制是什么時候出現的;另外,還要盡量交一點有修養的、有文化的收藏界的朋友,不要匆匆忙忙,就是一下子直接到拍賣行里邊去打拼。錢再多,就是有一個億、兩個億,沒有幾次上拍就沒了,這也不稀奇。所以說第一要看點兒書;第二要認識收藏界的文化人;接下來要找幾個你認可的人品、眼力都好的鑒定家,帶你進入,這樣進入的話,可能只需要花一年的時間會超過其他人十年。
收藏投資古玩和股票不一樣,梁志偉說,古玩投資至少是一個中長線投資。他認為,比較好的東西,買進來至少要放五年,最少要放三年,不能馬上就賣出去。
在讀陳萬里的《陶瓷史》里提到,徐州窯的問題歷代的文人、士大夫都忽視了它,因為它從來沒有進入宮廷。而正是這樣,梁志偉對泉窯和徐州窯產生了極大情趣,成為近期他關注的一個重點。在梁志偉看來,徐州窯最早把詩和書畫表現在陶瓷上,它和宮廷官窯無關,和皇帝的圣旨無關,它是當時那些民間藝人很隨心所欲的創作,表達了真摯的情感,他從徐州窯瓷上看到了真正的宋朝書法作品。雖然官窯瓷器在拍賣場上以天價成交,但在梁志偉看來,那些官窯器可能只是普通的工藝品,還不是藝術品,工藝品和藝術品,并不一定在拍賣場上以價格來定奪。
收藏投資古玩入門沒有先后
收藏投資古玩最重要的一點,入門是沒有先后的。在梁志偉看來,不管是昨天進來,還是今天進來,還是明天進來,收藏入門永遠有機會。有一些人猶豫了一輩子,玩了一輩子也沒有入門檻兒。原因是他們永遠不敢花大價錢去收東西,他永遠只能買幾百塊、幾千塊的,甚至幾萬塊的,幾十萬,幾百萬,他們想都不敢想的,這些人永遠只能在古玩進門和入門線上徘徊。當我們具備了一定的經濟實力,交了一定的朋友,也找到了好的經紀人,也找到了好的鑒賞家,到了這個時候要該出手的就出手,要大膽地出手。
古玩市場上,有一些人買東西不是一件、兩件,是三十件、五十件,一二百件,一批、一批地買,表面上看他們是虧了,但到頭來,最終的贏家卻是他們。梁志偉提到上海的一個朋友,說他一買就是幾十萬,幾百萬,實際上他當時看石頭也是三萬、五萬,現在回頭來看他們都是大贏家,現在三萬塊的東西至少現在是三十萬、五十萬,就算當時一百件東西里面有五十件都是垃圾,扔掉的,他有幾件都賺了。梁志偉曾寫過一篇文章說“收藏朝左走”,開車,走路朝右邊都是順路走,朝左走就是逆向了。真正想做收藏家就要朝左走,一步步地慢一點;投資則要朝右趕,隨大流要走得快,要走在人家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