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龍泉窯中最上品的梅子青釉、粉青釉瓷,過去一直被文博界譽為中國民窯青瓷最杰出的代表性瓷器之一,龍泉窯如梅子青般蒼翠欲滴的藝術魅力,完全可以與唐五代秘色釉瓷、宋汝窯、官窯、哥窯青釉瓷等媲美,組成中國青瓷最亮麗的風景線。
單色青釉瓷是中國傳統瓷器最高的藝術境界,尤其受到歷代收藏家們的青睞、追逐。到了近代,日本陶瓷收藏家癡迷于中國宋元龍泉青瓷的收藏。到了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歐美陶瓷收藏家也開始在世界聞名的蘇富比、佳士得拍賣會上競相追捧宋元龍泉青瓷,其拍賣價繼唐三彩陶器之后,也創下了中國民窯瓷器的數十萬美元的世界紀錄。
然而,中國宋元龍泉窯瓷精品的民窯身份,一直與宋五大名窯、元青花、明清官窯瓷的拍賣價位相差了一段很大的距離,尤其是與南宋龍泉窯梅子青釉瓷的藝術價值不相符,令人無奈、惋惜。
2007年1月20日,是中國龍泉民窯瓷被重新評判的大翻身的日子。有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徐蘋芳、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張忠培、中國古陶瓷學會會長耿寶昌、中國古陶瓷學會副會長張浦生等中國國內瓷器研究領域的頂尖級專家參加的浙江龍泉“大窯龍泉窯遺址考古發掘專家論證會”上傳出信息:“大窯龍泉窯自明代洪武到宣德年間為宮廷燒制官用瓷器,從而顛覆了國內學術界一直認為青瓷中最具代表性的龍泉窯明代已經衰弱的說法,使其成為又一處明朝官府和宮廷生產器物的窯址,可以與景德鎮官窯并論。”
據悉:這次“大窯龍泉窯遺址”歷時四個月的挖掘,考古人員共發掘出明代大墩碗、五爪龍紋(明代宮廷用)等50余噸碎片,發掘面積超過1600平方米。鑒于此次發掘的眾多成果的重要性,有關文物部門考慮將其列入“申遺”后備名錄。據此信息,筆者預測:一個重新評判宋元明龍泉官窯的實用價值、收藏價值、收藏拍賣價值的時代已經來臨。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隨著大窯龍泉窯遺址也出土明“官器”的消息迅速傳播于文博收藏拍賣界,部分藏于國內外博物館及私人收藏家手中的精品龍泉窯瓷原標注為元代龍泉的標識,多改為明代早期,重新界定為明早期龍泉“官器”。這一部分原元龍泉精品瓷從民器身份改為官器身份后,其收藏拍賣價值也與明清官窯彩瓷一樣迅速升值,從而帶動對兩宋龍泉窯瓷的重新評估,尤其會帶動對兩宋龍泉瓷中的精品——南宋龍泉窯梅子青釉、粉青釉瓷的重新評價,其收藏拍賣價值可能會迅速升值十倍甚至百倍。
因為,既然原已被文博界認定為“衰弱時期”的明代早期大窯龍泉窯,曾為宮廷、官府燒造“官器”,那么文博界公認的南宋后期元代早期龍泉窯鼎盛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梅子青釉、粉青釉產品,是否當年也曾是為宮廷、官府燒造的“官器”?此“官器”又將成為一種新的推測、新的懸案。
當然,這種新的推測,最終需要考古發掘來證實。不過,南宋元初,龍泉窯鼎盛時期的產品,“除了盆、盤、碗、碟、盞、壺、渣斗等各類日用器外,水盂、水注、筆架、筆筒等文具用品及各式仿古銅器及玉器的器物也為習見。尤以鬲式爐、堆塑龍虎蓋罐、雙耳瓶、八卦爐等為典型器”。從以上器型上判斷,就能說明:南宋元初龍泉窯的文房用品,如典型器鬲式爐、八卦爐等產品當年是供文人士大夫們燒造使用的。那些文人士大夫們不是京城的官員,就是浙江及周邊地區的官員。所以,從使用者的身份來分析:南宋元初龍泉窯文房用品及典型器鬲式爐、八卦爐等,不是作為京城“官器”燒造,就是作為地方“官器”燒造。這從器型上,基本上是否可以認定?至于是否也有可能曾作為“貢器”燒造,這需要考古認證,不過這種可能性不是沒有。因為北宋宮廷衰弱后,南宋遷都于杭州附近的臨安,于1138年正式定都于臨安府。從時間上推算,南宋龍泉窯典型的粉青釉梅子青釉產品,是南宋遷都臨安后才問世的,這與南宋官窯“郊壇下官窯”的問世處在相同的時間段。況且“南宋龍泉瓷尚有一類黑胎器,其釉的透明度比傳世哥窯器稍大,一般為薄胎厚釉,釉色有粉青、深粉青、米黃、深月白等,開大紋片或小紋片,其大部分器物與郊壇下官窯器無法區別,應屬龍泉仿官窯器”。
由此可見,同為南宋時期浙江境內生產的“郊壇下官窯器”與“龍泉窯仿官窯器”,其器型、釉水等在工藝上是一脈相承的,有許多相同相似之處。再從南宋“龍泉仿官窯器”的使用者的身份來分析:這類南宋“龍泉仿官窯器”,應該是高一級別的官府官員,為低一級別的官府官員使用生產的,或者有可能直接就是南宋宮廷定燒給下屬官員的“賞瓷”。這與后世清雍正、乾隆年間定燒大批仿明永樂、宣德青花玉壺春及青花賞瓶給宮廷官員們的性質可能是一樣的。
追溯清官窯瓷仿明官窯瓷的傳說,我們能很順利地追溯到明官窯青花玉壺春瓶是仿元青花釉里紅玉壺春瓶的,南宋黑胎龍泉官瓷是仿南宋郊壇下官窯瓷的。官窯仿官窯是“官窯性質,官窯品質”;而民窯仿官窯是“民窯性質,官窯品質”。
明初龍泉瓷的“官器”身份已被權威專家認定,雖然南宋至元初的龍泉精品瓷的“官器”身份,還沒有被考古發掘所證實。但在當代開放的信息社會,賞瓷與看人一樣,不論出生貴賤,而是以人之品質修養、文化、才華、情懷、業績為評判重點的。“大窯龍泉窯”雖然已認定為有“官器”,但仍出身于民窯。
南宋元初龍泉窯粉青、梅子青釉瓷,不是官窯但品質類似官窯;南宋元初黑胎龍泉窯仿官窯器,是官窯品質,但卻是民仿官窯。明初龍泉窯瓷,已擁有“官器”身份,已躋身于明清官窯瓷之林,其收藏拍賣行情也將直線上升。
在此,我們可以推測:當代文博界新一輪的龍泉窯考古發掘研究已掀開嶄新的一幕。宋元明龍泉窯瓷,又將成為新一輪的收藏拍賣研究“明星瓷”。
大窯龍泉窯遺址是中國宋代至明代龍泉窯的代表性窯址,在浙江省龍泉縣西南小梅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