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片市場漸成氣候
七八年前,一塊畫面好的明代嘉靖官窯瓷片不用三元錢便能買到,現在少則五六十元,多則五六百元。五年前一塊清代康熙斗彩龍紋片,在工地上可能以五角錢的價格就能拿下,如今即使花上幾百元也不容易找到。而部分塊兒較大的元青花、明永宣青花瓷片,目前的行情已到萬元以上。
正是這些在常人眼中看來缺乏魅力的碎瓷片們,不僅吸引了一大批瓷器收藏者的目光,還在短短的幾年間形成了頗具規(guī)模的古瓷片收藏市場。所謂“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講的就是珍稀瓷片的價值。
從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中國古瓷片收藏市場逐漸形成。各地逐步出現了古瓷片交易場所,尤以北京、南京、鄭州等一些古城為勝。在北京的報國寺,每周四都有二十多個瓷片攤位;潘家園也是瓷片交易的重要場所,每周六,這里有七八個賣瓷片的固定攤位,琉璃廠、愛家市場內一些古董店中也常有瓷片交易。北京甚至還有一個睦明唐博物館,專門收藏和展覽古瓷片。
據悉,北京市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的大規(guī)模土建工程使很多珍貴瓷片破土而出,吸引了大批專業(yè)人員和古瓷器愛好者到各建筑工地撿瓷片,而且也真有人撿拾到十分珍貴的瓷片。到1996年左右,參與工地撿拾瓷片的人越來越多,由于需求增加了,瓷片便逐漸有了市場價值,價錢也由一兩角的撿拾“辛苦錢”開始,逐漸上漲,現在連一塊普通的明末清初的民窯青花殘片也要三五元錢才能買到。收藏、把玩古瓷片開始為瓷器藏家們所熱衷,古瓷片收藏越來越熱。
龍泉瓷片收藏價值何在
瓷器收藏家和業(yè)內專家都認為,收藏瓷器最重要和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收藏老瓷片。所謂一葉知秋,瓷片的鑒賞是學習瓷器鑒定最形象最準確的教材。單憑一些東拼西湊的書籍圖冊和古玩店道聽途說的故事去買瓷器是沒法不走眼的。
收藏瓷片對于初學瓷器鑒定者來說有兩點好處。一來,少花冤枉錢。再多的金錢在眾多的贗品和貧乏的知識面前都是無力的。瓷片隨地可撿,買賣價格也較低。看懂了瓷片再去買完整器,這才是理性的瓷器收藏。二來,可以熟悉瓷器鑒定五段式中的四段。瓷器鑒定可按照胎質、釉色、底足、紋飾、器型五個方面考察。一個好瓷片至少會滿足前四項考察標準。所以有底足和口沿的瓷片相對價格高于普通部位的瓷片。而且一個完整的瓷器,往往舍不得把它打碎形成斷面,去考究它的胎有多厚釉層有多薄。至于器型,在熟悉其他標準后,多看正規(guī)出版社的圖錄和博物館藏品就能融會貫通了。
同樣,收藏龍泉青瓷的瓷片也是初學收藏龍泉青瓷的必經階段。有需求就有市場,既然有這樣的市場需求,龍泉青瓷的瓷片市場價值自然不可限量。
眾所周知,元青花近年來市場行情看好,青花瓷片的價格也自然水漲船高。與之對應的,隨著明初處州龍泉窯官窯身份的確認,龍泉青瓷即將迎來它的市場盛世,而龍泉青瓷殘片也逐漸在古瓷片收藏市場嶄露頭角。據了解,目前在杭州一些古玩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一些專收龍泉青瓷瓷片的古玩店,有的甚至成噸地購買。
龍泉瓷片收藏要點
近段時間,在一些古玩市場上出現了相當數量的明初處州龍泉窯青瓷殘片,其中有很多大型器物的殘片,還有不少墊盤等窯具。這些瓷片大多因次品而被砸碎淘汰下來:有些是釉色不夠純正,有些施釉太薄或太厚,有些花紋不清晰,有些熏到窯煙而顏色發(fā)黑,有些是黏附到窯渣等瑕疵,有些跟窯具黏在了一起,有些在燒制過程中產生了裂縫或器型發(fā)生變形等等。這些碎片說明了官窯器對成品的要求非常苛刻,其成品率非常低。
雖是殘片,但瑕不掩瑜。明代處州龍泉官窯青瓷燒造技術成熟,還原氣焰掌握得恰到好處,胎質潔白,釉色肥潤,并在器型紋飾上表現出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這些殘片的特點也顯而易見,比如胎普遍較厚,這批瓷片中胎厚度最大的達到了5厘米。胎的厚實程度一般根據具體器型具體使用情況而定的,因此大盤、墩碗、梅瓶的胎都比較厚,而玉壺春、執(zhí)壺、小碗、菊瓣紋碗的胎卻比較薄。另一個特點是胎色較白,少數白中泛灰,胎質比較細膩。此外,這些瓷片被施了多次釉,從其斷面看,以施三層釉為多。但一些器物內壁釉較薄,一般只施一層釉。殘片的釉色大多均勻瑩潤,質感成熟沉穩(wěn),以梅子青為主基調,也有粉青、灰青,少數呈黃色。值得注意的是,它們中的每一類都分光素無紋與刻花兩種,花紋相同的器型其規(guī)格大小也基本一致。
除梅瓶、玉壺春、玉壺春執(zhí)壺等器型削足墊燒外,大部分裹足施釉,外底部刮掉一圈釉,用來墊支具,不少殘底都可看見墊燒支具的痕跡。這批瓷片中就有一些窯具,以墊盤為多,大小不等,形制稍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