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藏品中,既有品相完好價值不菲的漢代青銅鏡、原始文化玉人、清代玉馬、清康熙年間的黑地素三彩廣口梅瓶等寶貝,也有一些殘缺不全、價值不高的藏品。如我收集的一些古代瓷片就是其中之一。
說實在話,對于一個收入一般的普通警察來說,除了正常的家庭開銷外,是沒有多少錢專門用于購買藏品的。三年前,在一次藏友交流會上,才得知古瓷片雖然殘缺不全,但價格低,相對容易購到。而且瓷片上的人物、山水、花鳥、書法等圖案不僅具有藝術情趣,還能反映出歷史信息,具有較大的想象空間。可以讓收藏者與古瓷器零距離接觸,從而對收藏者認識和研究古瓷的各種特征、提高“眼力”有著直接的幫助。
因此,只要一有空暇,我便通過與藏友交流、看專業(yè)書籍、上網(wǎng)查閱資料等方式,學習古陶瓷知識。同時,深入拆遷工地、古玩市場、交易中心等場所,揀、洗、觀、照。一段時間下來,已收集了元朝、明朝、清朝等朝代的瓷片一百余枚。圖上為清朝順治年間的一葉知秋紋;圖下為清朝雍正年間的龍鳳紋。
三年來,我在收藏古瓷片過程中學到了很多的古陶瓷知識。逐漸明白了斷代啊、分窯口啊,知道了嘉靖時得道成仙風習的來由和康熙時舉國圖強氛圍的延伸等等,也提升了自己的鑒定水平。
古瓷片可以把胎、釉斷面直接顯示出來,把古陶瓷的內(nèi)里特征晾出來,可以說是內(nèi)涵豐富,信息量大。如果能經(jīng)常上手古瓷片,就能使收藏者不但知其表,還能察其里,對古陶瓷特征的認識更加深刻和全面。所以,古瓷片具有量大品全、價格便宜、真品率高、收藏風險性小等優(yōu)點,是收藏愛好者從書本到實際學習古瓷鑒定的一條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