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未都認為,現在有的畫家流水作業,中國畫的典型特征就是重復。
馬未都:我為什么沒學畫驢?
上世紀80年代,馬未都是小說家,但知道的人不多,因為他用的是筆名,叫“瘦馬”,那時他身高1.78米,體重只有126斤,此外,馬致遠的《天凈沙》中,亦有“古道西風瘦馬”之句。
然而,這筆名他后來又放棄了,因為讀了明代張岱的《夜航船》,其中提到“揚州瘦馬”,當時揚州一些老鴇四處收購窮人家女兒,教以琴棋書畫,姿色好的賣給富貴人家做妾,姿色不好的送到煙花柳巷,她們被稱為“瘦馬”。
知道這個典故,馬未都說,恨不能把自己的筆名從書上摳下來,腸子再也沒有正常顏色,永遠是青的,全都是悔的。
讀書從來如此,初時以為天下之大,唯我獨尊,后來才知道,成了笑話,尚不自知。馬先生的《醉文明》已推出了2本,回望之時,卻有無限感慨。
下一本封面不好辦
《醉文明》是我為廣西衛視做的一檔節目,已做了一年多,播出時,因時間限制,很多內容被掐掉了,所以就想起出這套書,我的節目每半年26集,出一本書厚度比較合適,現在已出了兩本。
從封面看,第一本我穿著黑衣服抱個白貓,第二本是穿著白衣服抱個黑貓,第三本我就比較恍惚了,不知道該怎么辦,說不準得抱個熊貓,我自己也得化裝成熊貓的樣子。
在我的博客上,很多人留言說節目中廣告怎么這么多啊,都是“洗洗更健康”之類的,和文化有什么關系?我那天特意數了一下,總共25個,確實太多了,我也給電視臺打過電話,問能不能減點,他們說最近有重大活動,廣告增加,等活動完了再說。現在那邊活動也結束了,可廣告還是沒減。
中國文化來者不拒
談了這么多年中國文化,我發現其中有一個典型特性,就是來者不拒,心胸寬廣,中國人一直保持這種心態。所以,讓中國人徹底抵御外來文化,比較困難,我們特別喜歡干的是改造人家。
可以舉個例子,近些年闖進中國的快餐文化,比如麥當勞和肯德基。這兩個店創辦一個世紀以來,在全世界開了上萬家店,每家店都保持一致,從配方到形態,基本相同。但到中國短短30年,我們把肯德基逼得開始賣蛋花湯了,把麥當勞逼得開始賣麻婆豆腐了,我想,再這么發展下去,用不了多久,中國的肯德基和麥當勞后廚都得開始“顛炒勺”。
我在土耳其也吃過麥當勞,無非就是多加了一點咖喱,沒有根本性的變化,歐美地區也沒什么變化。但是中國人呢,先讓你進來,然后我再想辦法折磨你。直到你歸順了我。我們的文化早期都是外來的,只不過被我們在漫長的文明進程不斷改進,最終成了我們自己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