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收藏家值得學習
古董的造假率,哪兒也低不了。臺灣經濟發展早一點,有一陣子大量收購大陸文物,當時我們急于奔小康,很多東西都賣掉了。流失的數量非常的驚人,上世紀九十年代時,整個香港荷里活道全都是賣古董的,下面的摩羅街也是,規模比今天香港賣古董的規模大約大10倍。
臺灣有很多很好的收藏家,買進后,短期內絕對不賣,我想大概有百八十人,我們大陸現在沒有,我們大部分人都是上午買,下午就找買家去了。錢還沒交,牌子一舉完,下午就賣出去了,都是急功近利。這個急功近利的心態什么時候能改善,才是我們民族真正幸福的時刻。所有的地方都是急功近利,很讓人不舒服。
我認識很多臺灣藏家,老一代人都去世了,藏品也沒有賣,一直在家擱著。臺灣經過更長時間的商務訓練,相對規矩。
特殊原因沒學畫驢
我在當年條件很差的時,看到黃胄先生把一套明清的柜子買走了,恨不得自己當時也會畫驢,不過我不能畫驢,為什么呢?這有一典故,這個典故從來沒在公開的場合說過。我今天說,希望我爹在天有靈,原諒我說他的隱私。
我爹年輕時,是軍人,打進上海,組織上給他介紹了一個對象,姓盧,盧的繁體和馬湊在一起就是個驢。所以我爹說這不成,湊在一起,豈不成了驢。后來就跟我媽見面結婚了,后來就生了我,我媽姓什么呢?我媽姓扈,“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別人老簡寫這個扈,就寫成戶。我爸就不讓這么寫,說我姓馬,你這么寫這個姓,看著太別扭了。
就這個原因,所以我不能畫驢。
國畫流水作業沒什么
現在有的畫家流水作業,我覺得這事兒很容易想通,中國畫本質上跟西方畫有很大不同,中國人總說書畫同源,典型特征就是重復。
我寫一個書法作品,不可能寫了以后不再寫,因為我希望寫得再好一點。畫畫也一樣。中國畫可以不厭其煩地去畫同一張畫。
在中國畫歷史上,代筆情況非常多,只要歷史上他本人承認,也沒什么爭議。齊白石晚年很多畫自己寫字,但年齡大了,工筆草蟲畫不了,就讓他兒子代筆,大家依然愿意買,畫家自己認可,他的創作者本身認可。過去很多文人畫就是自己看,都不肯拿出來給別人看,這就是一種自娛自樂的方式。
我們不能要求每個人都有極強的創作意識,我們今天的創作是因為幾十年來我們的文藝思想所決定的,認為你畫畫就是一種創作,其實不是,畫畫也可以是一種修煉,是一種磨煉,你自己模仿你自己。所以,不必過多較真中國畫的這些問題,我們跟西畫完全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