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醴陵瓷
醴陵瓷美觀大方,它的產(chǎn)地醴陵是一座古老而充滿現(xiàn)代氣息的江南城市,享有“瓷城”美譽,是舉世聞名的釉下五彩瓷原產(chǎn)地。瓷器對中國有特殊意義。醴陵陶瓷生產(chǎn)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遠在東漢時期,醴陵就有較大規(guī)模的作坊,專門從事陶器制作。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醴陵開始燒制粗瓷。清朝末年至民國初年,醴陵瓷業(yè)進入到一個新的發(fā)展時期。長沙藏家周先生10年收藏醴陵瓷,對醴陵瓷有一種特別的情節(jié)。
十年修成醴陵瓷專家
長沙藏友周先生從10年前開始收藏醴陵瓷,因為醴陵瓷色彩鮮艷,造型美觀,周先生甚為喜愛,加上醴陵瓷是湖南名瓷,作為湖南人,周先生對醴陵瓷有一種特別的情結(jié)。
但故事的開頭并不十分美好。2002年,周先生剛開始接觸醴陵瓷時,花了幾千元買下一個有著傳奇故事的菠蘿瓶。據(jù)說這個菠蘿瓶是湖南陶瓷研究所出品,后來王震副主席出訪日本時,將這件物品贈送給日本天皇。后來經(jīng)圈內(nèi)朋友鑒定,周先生收藏的菠蘿瓶是個后仿品,但周先生并不氣餒,反倒對醴陵瓷更有興趣。
2008年,朋友轉(zhuǎn)讓給周先生一對醴陵群力瓷廠出品的橄欖瓶,要價500元。此時,周先生的鑒賞能力與6年前相比大為長進,認定這對橄欖瓶比較有價值,便毫不猶豫買了下來。后經(jīng)和朋友交流探討,一致認為該瓶完整度很高,現(xiàn)在估價達20萬以上。
10年時間,通過不斷買進賣出瓷器以及和朋友、專家的探討,周先生成為了一名醴陵瓷的專家。
官窯瓷器更具價值
“湖南有兩個著名的窯廠,一個是唐代的銅官窯,另一個是清代晚期的醴陵窯。醴陵窯開創(chuàng)了釉下彩工藝,是中國陶瓷工藝史上的一大飛躍。”湖南收藏協(xié)會文物司法鑒定中心首席鑒定專家黃念曾介紹。
瓷器分為官窯與民窯。一般來說,官窯出的瓷器價值更高。業(yè)內(nèi)人士介紹,瓷器收藏講究物以稀為貴,目前的官窯瓷器絕大多數(shù)都保存在博物館里,留存在民間的少之又少,再加上官窯瓷器與民窯瓷器相比更精美,所以收藏價值更高。
“現(xiàn)在比較值錢的瓷器,是宋代官窯出產(chǎn)的,尤其是汝窯出產(chǎn)的,北宋時期,宋徽宗曾親自制定汝窯為官窯,北京故宮(微博)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各藏有六十幾件,其他有少量藏于民間。”古玩城劉老板介紹。
劉老板也是醴陵瓷的收藏愛好者,研究醴陵瓷長達十幾年。他認為醴陵瓷不同于其他瓷器,主要是醴陵瓷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也因此制作工藝更先進,可以批量生產(chǎn)。“比如你有一件年代久遠的工藝品,賣了一個之后就沒有第二個了,想要都不會有。但是醴陵瓷不同,如果你喜歡這種瓷器,向廠家訂購30個,兩個月就可以做好,這就是醴陵瓷的大眾價值。”
一件釉下五彩瓷的制作工藝流程極其繁瑣與復(fù)雜,且難度極高。 首先選用上等的優(yōu)質(zhì)瓷泥做胚胎,在成型前對瓷泥進行沉淀、濾渣、吸鐵等工序,以保證瓷泥不參雜其他雜質(zhì)。而真正的成型著需要藝人將瓷體打磨的十分輕薄與平滑,其工序全憑藝人們的手感操作,非具有有十多年的制作經(jīng)驗方能勝任。 它的彩繪用色顏料來自于釉原料、稀土和有色金屬礦物質(zhì),其中一些顏料中還含有黃金等貴重金屬,十分珍貴。由于釉下五彩瓷是直接在毛坯上作畫,讓色料飾于胎釉之上這對畫師技藝要求就非常之高。 燒制前的祭奠窯神更是必不可少的儀式,因為繪制好的瓷體要經(jīng)過1370℃左右的高溫?zé)贫伞S捎谑窃诟邷叵乱淮螣桑夹g(shù)上很難把握,仿佛火中取寶一般,成品率不到70%。即便如此目前還只有個別瓷場能夠燒制。 制作成功的釉下五彩瓷花紋透過釉導(dǎo)溢于瓷表,晶瑩潤澤,具有很高的潔白度、透明度和釉面硬度。釉下彩瓷使瓷器上的花紋有著看得見、摸不著、永不褪色,給人一種塵囂滌盡、心曠神怡之感,讓瓷器達到了;薄如紙、白如玉、明如鏡、聲如磬的境界。而且還具有瓷化強度高,釉面玻璃化程度強,無鉛鎘之毒,耐酸堿,耐磨損,花面永不褪色,經(jīng)久耐用等特點,能同時滿足人們對于審美和環(huán)保健康的雙重要求,收藏和使用價值更高。(沈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