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收藏古陶瓷的愛好者,可將收藏瓷片作為提高陶瓷鑒賞水平的一條捷徑。因為瓷片易采集且價格低廉,尤其適合剛入門的收藏愛好者。目前我國城市舊城改造較為普遍,農村建設公路、鐵路以及興修水利均較多,故而伴隨著歷史上各個時期,不同窯口的瓷品殘片的出土而且較多。加之各地古玩市場上更多的古陶瓷收藏者多以收集完整的古陶瓷居多,瓷器殘片的價格相對低廉而且易購買,也是個冷門。
但在收藏瓷片時也要有學問,天下沒有白吃的餡餅,收藏瓷片也需要挑選精品。首先要盡量挑選器身、口沿、底足都有的瓷片收藏。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審美標準、生活習慣以及技術條件,因此所產的陶瓷產品有不同的造型特色和顏色搭配,這給古陶瓷的鑒定提供了重要依據。所以看帶有器身、口沿、底足瓷片之一斑,可以窺見原器物的“全豹”來。
其次收藏瓷片要找紋飾或圖案完整的。古陶瓷上的紋飾或圖案,無論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等方面,都強烈地反映著當時人們的審美觀,都還有那個時代的鮮明特色和風格。以瓷器裝飾常用的龍紋為例,各個時代各不盡相同。有的叱咤風云,有的細軟疲沓,有的威武雄壯,有的老態龍鐘。這些除了是瓷器鑒定的參考因素,也是當時的歷史時尚、民族信仰、民間風俗以及美學、美術的珍貴資料,因此收藏有完整紋飾或圖案的瓷片價值相對也較高。如宋代以燒青瓷為主,常見紋飾有纏枝蓮花、菊花、牡丹、把蓮、海水游魚、飛鶴、博古、嬰戲、龍鳳紋等。裝飾技法除有刻、印以外,還有劃花、貼花、鏤雕、貼塑。金代常見紋飾有分析折枝花卉、犀牛望月、海水游鴨、蓮花蓮葉等,紋飾風格趨于簡單化,開光使用較多,采用疊燒。元代紋飾有蓮菊、水波、錢紋。此時白地黑(褐)花、白釉、黑釉瓷器大量燒制,器形較大,紋飾有花鳥、枝葉、蔓草、魚紋及題寫詩句者,且多為高足杯、盤、碗、碟、折沿盆、雙耳瓶、玉壺春瓶、罐、爐。
再則要注意收藏帶款識的。無論是朝代紀年款、堂名款、人名款、古語款、圖案款還是其它特殊類款,由于其內容、格式、字體和刻定方法等各方面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所以可作為對古瓷的斷代、定窯口和辨別真偽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