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傳統鑒定方法相比,古陶瓷的科技鑒定方法有哪些不同之處呢?對此,張云龍歸納出了瓷器科技鑒定五大方面的特色:
第一,對古陶瓷進行鑒定所切入的角度不同。傳統古陶瓷鑒定法主要從社會人文的角度,著眼于古陶瓷的器型、結構、紋飾以及一些工藝痕跡等同當時、當地的審美情趣、文化時區特征以及功能需求等密切相關的外觀特征,找尋和判別其相應的身份。而自然科技鑒定法,則更多的關注于古陶瓷的材料屬性、保存環境,包括其原料的選擇、加工、成型工藝、燒成技術等等。
第二,獲取古陶瓷鑒定依據信息的方式不同。古陶瓷的傳統鑒定法,主要是通過肉眼觀察(或低倍放大鏡的協助)、手感等方式,來獲取古陶瓷的外觀信息特征,方便簡捷、無破壞但主觀性較強。而古陶瓷的自然科技鑒定法則主要通過大型的儀器測試設備,如X熒光分析儀、熱釋光儀等等,來獲取古陶瓷相應的元素組成、含量,老化規律及所吸收的輻射能等方面的信息,信息獲取相對比較客觀,信息可定量化,便于比較、完善,但過程較為復雜,某些方法還會對待鑒的古陶瓷本身產生一定的破壞性。
第三,信息的處理方式和過程不同。傳統的古陶瓷鑒定法主要是通過個人的經驗和信息積累,通過人腦的對比、分析和判斷來進行古陶瓷的鑒定,其個性化和針對性較強。而自然科技鑒定法則更多的依靠計算機技術和多元統計方法等手段來處理海量的信息因素,邏輯性強,具有量化數據,但分析者必須掌握多方面的學科知識。
第四,通常情況下,自然科技鑒定法只能對鑒定對象的產地、時間等方面提供判斷依據,但對鑒定對象的歷史、藝術等方面的人文屬性、經濟價值的判斷卻無能為力。而傳統鑒定專家不僅對鑒定對象進行真偽判斷,而且還能對于鑒定對象的價值進行估計。
第五,一般來說,自然科技鑒定法更有利于古陶瓷的真品和仿制品間的判別,不過由于儀器的檢測精度或某種屬性(如元素組成)變化所存在的時間間隔、規律,因此對于某些比較細化的階段、具體年份鑒定會出現無能為力的現象,但一般可以斷定一個時期。
雖然堅信科技古陶瓷鑒定應該成為今后瓷器鑒定領域的一個延伸方向,但張云龍也認為古陶瓷科技鑒定仍需要進一步完善。“古陶瓷的科技鑒定方法的建立是一個系統工程,許多地方還有待改進和提高。古陶瓷鑒定專家淵博的知識、豐富的經驗、深邃的鑒別能力以及嚴謹的治學精神,對中國古陶瓷的鑒定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是不能替代的。而陶瓷的科技鑒定工作則是以科學的數據來證實,使之更為準確,與文物考古鑒定專家的鑒定相輔相成,更能去偽存真。因此,古陶瓷科技鑒定和傳統鑒定方法并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而是互為補充的關系,而多學科協作,是中國古陶瓷鑒定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