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媒體12日報道,英國一家名不見經傳的拍賣公司11日拍賣了一個中國清朝乾隆(1711-1799)時期的古董花瓶,最終一名來自中國的神秘買家以大約五億人民幣的價格拍得,創造了中國乃至亞洲藝術品的全球最高成交價!
不過,和英國媒體報道不同,收藏界個別人士卻傳聞這個號稱被英法聯軍搶奪的花瓶并沒有在英國100多年時間,而是幾年前還在北京!哪怕是傳聞,甚至不經意的一句話,潛臺詞似乎就是,根本就不是被英國強盜掠奪的走的,而是經由不法商人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一系列系統操作,使其化腐朽為神奇的。
之所以飄洋過海到英國露臉,是因為可以讓它搖身一變,經過媒體系列炒作后,成為流落海外的瑰寶,更會引起中國一部分先富起來買家的愛國主義興趣,但是也增加了他們成為“冤大頭”的可能。
據悉,拍賣行起先估計這只花瓶的價格在80萬至120萬英鎊之間,然而最終的成交價竟然比原先估計價格高出了將近40倍,最終以4300萬英鎊(約6930萬美元)的天價成交,而當時拍賣廳里擠滿了中國買家。
據英國報道,這件花瓶是在倫敦北郊的一個住戶家中發現的,持寶人是一對兄妹。由于父母新近去世,他們得以繼承這所老房子,結果在進行例行打掃時,無意間發現了這件家中擺放了幾十年的“傳家寶”。
有古董專家分析認為,這件花瓶很可能曾是清朝的宮廷藏品,后來在1860年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期間,遭侵略軍洗劫并流失海外。據悉,持寶人家庭是上世紀30年代甚至更早的時候獲得這只花瓶的。至于它是如何輾轉來到倫敦的,則無從知曉。
無論是否出于對持有者、所謂的英國老夫婦的保密原因,這個報道本身沒有具體地點、人物,像傳說又像小說,可以信其真,同樣可以信其無。而在拍賣領域,杜撰某個曲折傳奇的故事借以吸引買家的事情不乏其例。而一旦提起圓明園,一提起挨千刀的英法聯軍八國聯軍日本鬼子,肯定吸引中國商人掏腰包的強烈欲望,尤其在圓明園蒙難150年這個關鍵的年份,在中國舉辦世博會、亞運會要威儀天下的2010。這個年代,懂拍賣的,也是懂歷史的,更是懂厚黑學的。
據悉,英國人稱:“當時拍場里買家中有不少是來自中國的,這次的拍賣基本上就是中國人之間在互相競價。這只花瓶的拍賣持續了半小時,最終被一個電話買家買走,但我相信那是一位中國買家?!敝袊藸庂I乾隆花瓶無論是否驗證一盤散沙的民族劣根性的認定,還是的確要為國爭光不惜前仆后繼,花如此巨大的代價買個花瓶實在有些不值。
筆者王錦思經常到北京、上海的拍賣會上轉悠,雖然沒有巨資購買天價藝術品,但是也感受到了拍賣場的風云變幻和事態人心。收藏界個別人士傳聞這個號稱被英法聯軍搶奪的花瓶并沒有在英國100多年時間,而是幾年前還在北京!而今搶了回來,究竟誰受益了?
如果這種傳聞確實,豪氣沖天的中國買家不僅花了冤枉錢,還比吃了五億只蒼蠅還難受。如果傳聞子虛烏有,筆者王錦思也希望能給一再要到國外拍賣中國藝術品、為國爭光的中國商人提個醒,這個天價存在刺激傳聞變成現實的真正可能,說不定下一個天價就是。在拍賣領域,貓膩詭異的事情多著吶,什么樣的陡峭復雜故事不可能出現?它甚至比那個五億乾隆花瓶的復雜和工藝還遠遠超乎想象。信不信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