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做人人爽,欧美色在线,一个人的高清视频www,69xxxx女人,啊用力点国产嗯快在线观看,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背景: 閱讀新聞

元青花裝酒梅瓶的鬧劇在兩岸三地上演






[日期:2012-02-02] 來源:《誰在忽悠中國》  作者:佚名 [字體: ]

 我離開湖北后,途經九江直接去了景德鎮,在朋友的幫助下對此事進行調查。

  當天晚上,我的朋友關記者約了一位當地窯工來到我下榻的酒店。

  “嗨,說起這件事腸子都悔青了!”窯工老莫的大腦袋從進門一直搖晃到出門。

  “二十天前就聽樊家井的親戚說有人要大量收購梅瓶,我當時以為是一時的事長不了,臨時再做也趕不上趟,就沒在意。可沒想到都快一個月了,市面上還有人在不停地收。官莊這邊都是做現代瓷的,消息來得晚些,這幾天有些窯廠也開始請工人做仿古梅瓶了。現在不僅做元青花的泥料很難買到,拉坯和畫工的工資也都往上猛漲。原來再好的畫工畫這種梅瓶只要20塊錢一只,畫得不好還不給錢。現在只要是個拿畫筆的,畫一只瓶子就得付40塊錢,翻了一倍!熟練的畫工一天可以畫20只梅瓶。就這樣還很難請得到人了!”

  “這件事是怎么鬧起來的?”我問老莫。

  “最早有個云南老板拿了一張明代萬歷年的梅瓶照片到景德鎮找人定做,對質量要求不高,在窯廠做完舊后就在當地灌進兌水的谷酒,也有人用酒精勾兌,有多少收多少,運到四川去。聽云南老板的跟班說,第一批貨主要賣到臺灣和香港,那個云南老板投資了幾千萬,賺了幾個億!”老莫還告訴我,最近各窯廠好像又在大量仿制元青花梅瓶,基本套路都一樣,只是銷路由港臺轉向內地。

  第二天,老莫帶我去找他的堂弟小莫。

  小莫住在離樊家井不遠的小康村,一大片未經改造的破舊樓房之間,散布著許多小窯爐。我們沿途經過的幾個作坊,工人們忙忙碌碌的,明顯都在趕活兒。景德鎮的瓷器作坊分工很細,有些專門拉坯賣、有的單一開畫坊、有的則專門替人燒窯。小莫隔壁那家就是專門拉坯的,門口停了幾輛板車,車上裝滿了剛拉好的濕坯,連墊餅都來不及拿掉,一塊兒放在板車上,裝滿一車拉走一車。

  走進小莫家,我算開了眼界:十幾個畫工一字兒擺開組成生產線,有的專門畫植物,什么纏枝蓮、牡丹之類。有的專門畫動物,多半是皇家推崇的龍鳳、麒麟之類。有的則專門寫官窯款。平日里在北京聽專家講課,都會將畫工列為鑒定真假官窯瓷器的重要標準,專家的道理是:“再好的高仿品也不可能有原來的宮廷畫師畫得自如,照著別人的東西畫,運筆呆滯、不果斷,肯定會露出描摹的痕跡!”可是在這里我看到的卻是另外一幅景象,盡管年輕的畫工們都只是一些初、高中生,但是繪畫技術卻非常嫻熟。他們每人面前擺放著放大的真品照片,先用紅水將紙樣印上瓷胎,然后照葫蘆畫瓢,多數人下筆果斷,一筆成功。有些熟練的畫工,天天畫同樣的東西,壓根兒就不用描紅,直接在瓷胎上作畫便是。

  “不用畫得過分精細,有個大概就行,趕時間要緊!”小莫大聲向畫工們吩咐。然后告訴我們:“這回收購梅瓶的貨主并不講究,只要稍微畫得像那么回事,瓶子裝上水不漏就行。因為這一批仿的是元代民窯裝酒的大梅瓶,當年民間畫紅的也都是水平不高的匠人,畫得太好反倒不對了……”

  小莫還告訴我,他原來是做瓷盆的,前段時間開始幫人做梅瓶。開始的時候一只梅瓶最高價260元,現在做的人多了降到220元,擱在平時這種低仿梅瓶頂多賣到70-80塊錢。小莫還說,因為貨主要的量大,最近除開自己做,他還向別人收購成品,收一只賺20塊錢差價。

  我問小莫貨主是誰,他說自己也沒見過真正的貨主,只是交給代收的人。

  我們正在交談,小莫的老婆氣沖沖地進屋來,氣急敗壞地喊道:“前幾天讓你多收點你一心打牌,現在收不到梅瓶了!”

  小莫問她怎么回事,那女人說:“那些黑社會羅漢挨家挨戶搜梅瓶,誰要不將梅瓶賣給他們,就砸掉梅瓶,還要打人!”

  正說著,幾個粗壯的男青年闖進院子,在小莫家轉了一圈:“嗯,不錯,這一家有30多只。告訴你們啊,老板說,所有梅瓶都統一歸我們公司代為收購,零散戶一概不收!”

  小莫說:“誰是老板?憑什么都歸你們收?”

  “喲呵,你還挺橫的?”這幾個“羅漢”一變臉,惡狠狠地迎著小莫走過來。“想知道我們老板是誰是吧?好哇,有種就跟我們走,帶你去見老板!”

  說話間,一個“羅漢”故意踢翻兩只梅瓶:“瞧你干的什么活兒?要型沒型、要顏色沒顏色!這東西誰要?”

  出于職業習慣,我的記者朋友下意識地掏出相機。幾個“羅漢”見狀一邊罵罵咧咧口出粗言,一邊圍過來搶相機。虧得老莫與那幾個小年輕眼熟,說我們是他的外地親戚到這里旅游,喜歡拍照,再加上小莫答應讓他們收購梅瓶,這才避免了事態惡化。

  “羅漢”以每只梅瓶150元錢的價格拉走了小莫的梅瓶,比小莫夫婦自己賣的價格每一只低出70元。那伙人走后,夫婦倆一肚子怨氣吵起來,老婆埋怨老公一心打麻將,沒能及時將梅瓶賣給原來的買主。

  此后幾天,樊家井、官園一帶的大平板車來往越來越密集,整車的梅瓶被蓋上油布拉出城,具體送到哪里,貨主和司機都嚴格保密。可以看得出的跡象是,裝酒梅瓶的需要量越來越大。

  看見別人財源滾滾,老莫叔侄二人坐臥不安,兩人謀劃了幾天,終于想到一個主意。他們找到一位開平板車送貨的司機,答應給他更高的運費,讓他照別人的送貨地址帶自己拉幾車貨過去。漲了運費,司機當然欣然應允。于是,叔侄二人以略高于市場的價格收購了一批泥坯,臨時招募了幾十個景德鎮陶瓷大專院校的學生當畫工,日夜加班加點,趕制了幾百只梅瓶。

  老莫對我說,擱在平常,燒出這樣的產品自己都沒臉見人。可是擱這兒,元代的、明代的民窯產品,越粗糙越像那么回事。梅瓶身子只用高錳酸鉀簡單泡泡去掉賊光,裝進去兌水谷酒,瓶口弄點豬血和黃泥封住,再摻入茶葉烤干去異味,跟真的一樣!但他又說:“你說那收貨的大老板是不是傻到有錢不知道怎么花?不然買這么多假梅瓶干什么?”

10幾天后,當老莫叔侄倆垂頭喪氣地回到景德鎮時,帶回了答案。

  “上當了!賠大了!都怪我叔叔和我女人財迷心竅!”小莫面色蠟黃地沖我說了這一句話,顧不上吃飯喝水洗澡,就把自己關進臥室,一直睡到第二天上午。

  老莫畢竟年齡大一層,經歷的事多一些,所以盡管沮喪,還是將事情的經過原原本本地講給我聽:“司機幫我們把一大車梅瓶拉到溫州以后,就被收貨的老板扣下了。當地公安局也有人在,說我們搞詐騙,賣假文物,最后交了幾千塊錢罰款才讓我們卸下貨物走人,這一趟里外里虧了幾萬塊!”

  我問老莫知不知道這件事的來龍去脈,他告訴我:“這十幾年景德鎮的中低檔仿品瓷器生意多半都是一幫撫州佬(江西撫州市人)在做。今年春節后那個云南老板做明代裝酒梅瓶賺了一大筆錢,撫州佬眼紅了,照著人家的法子辦理。找了塊元代的老墓碑,做了1000只仿元代梅瓶,灌了酒埋在高安縣一處鄉下老墳地里,然后拿了1只拼裝修補的老梅瓶和墓碑的照片去浙江找了這家房地產老板,讓他找人鑒定。鑒定結果當然是老的,這只梅瓶只收了兩萬塊錢,那個老板轉手就賣給人家賺了5萬塊!接著,撫州佬告訴那個老板,這只梅瓶是從墓里搞出來的,打破了3只,還有97只,想找個大老板包坑,免得零賣風險太大。現在3個得了破瓶子的老板都想要,就看你們誰出的價更高就賣給誰!”

 

收藏 推薦 打印 | 錄入:綠寶石 |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