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做人人爽,欧美色在线,一个人的高清视频www,69xxxx女人,啊用力点国产嗯快在线观看,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背景: 閱讀新聞

吳樹:國寶哥和他的數億元國寶






[日期:2012-02-04] 來源:新浪  作者:吳樹 [字體: ]

“你們老板收藏投資總額有多少?”

  “不好說。”

  “有5個億嗎?”

  “最少……”

  “您覺得這些錢都給拍賣公司賺去了嗎?”

  “……一半一半吧!”主任想了一下,做出這樣的判斷。

  “除開拍賣公司,賺錢最多的還有誰?”我當然不會放棄已經溜到主人嘴邊上的情報。

  “那還用說?除開老板,公司里誰都知道!他來的時候什么都沒有,現在開的是寶馬,在廈門和福州有兩處大別墅!”我當然知道主任劍指何方。看起來,他對辛董的那位藝術品投資顧問有很深的成見。

  “不是說他原來在香港就是有名的藝術品經紀人、拍賣公司的瓷器主管嗎?”

  “有沒有名您不知道?我看您書里面寫了翟健民、王定乾,那兩位才是大名鼎鼎!他是什么拍賣公司的主管?您以為是蘇富比(微博)、佳士得呢?我打聽過,在一家小拍賣公司混了一年,里外勾結騙取錢財,被買主和賣主聯合起訴,賠了錢,連老婆都搭進去了。后來跑到澳門賭場去碰運氣,正好碰上我們老板也在那里玩,三兩下就把老板給忽悠了!”

  “您說的這些事,你們老板知道嗎?”

  “知道又怎樣?會信嗎?只信他是藝術品專家、是投資家,成天花錢弄一些媒體記者來給老板抬轎子,什么國寶、什么愛國,別說是老板,就連我們這些手下都給吹得暈暈乎乎!”

  正說著,一位工作人員走近:“主任,辛董讓您通知明天召開臨時董事會!”

  “什么內容?”主任問。

  “兩件事情,一件事是討論投資多晶硅,另一件還是出版社要給我們博物館出畫冊,全套彩頁外帶10000張音像碟子,要給200萬。辛董說這件事他已經答應了林助理,董事會通過一下就行……”

  “多晶硅,還沒搞清是什么東西,聽人一說,腦袋一拍啥都敢干!”手下走后,主任接著發牢騷。

  “投資多晶硅可得謹慎點,我好像看過一份資料,說中國企業喜歡一窩蜂盲目上熱門項目,多晶硅已經產能過剩。”我說。

  “可不是!前幾年興風力發電,您知道我們董事會討論什么?說要在海峽中央修建一條浮在水面上的風墻,形成可供發電的通道!敢想吧?老板們自己沒什么文化,都是用耳朵決定上項目!跟這搞收藏一樣!人家買了幾個億的官窯瓷器、書畫,他也趕快投資買,還說自己買得比別人更便宜,就不知道別人買的是真貨,自己買的是贗品!”

  事后我才聽說,辦公室主任是辛董未出五服的堂弟,所以跟我發些牢騷、聊些內幕也沒太多的顧慮。主任說的那些事我不全清楚,但是他指認的北京那兩家拍賣公司我倒是早就親自做過暗訪,有過假拍、拍假、洗錢的劣跡,我在前兩部書里面都有所披露。

  為了搞清楚辛董那1000多件“官窯瓷器”的來歷,我在景德鎮作“元青花裝酒梅瓶”源頭暗訪時順便也做了調查,有兩位仿制明清官窯的高手給我講了兩段笑話:

  “那個姓辛的福建老板的確來過景德鎮,他要跟我們打賭,讓我們照著他的乾隆琺瑯彩轉心瓶和粉彩花觚做出一模一樣的東西來。我們做了,他說不對,挑出一大堆毛病,什么顏色淡了,什么畫工不好,其實他哪里知道,他手里那兩件樣品就是我們倆燒的,只不過賣主不是我們,是拍賣公司!”

  “最后辛董付了錢把新燒的兩件東西也買回去了,他說要跟拍賣公司買回去的‘國寶’原件擺在一起比照。前些時候我一個朋友去他那里談生意,聽辛董對參觀者說:‘有人說我的國寶是假的,你們比比看,這兩件是花2萬塊錢在景德鎮訂做的高仿品,這兩件是花了200多萬從拍賣公司拍回來的,能一樣嗎?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另外一位景德鎮業界知情人士也證實了前兩位的說法,他告訴我:他們早就知道辛董要來景德鎮調查,為了讓他看出仿品和他在拍賣公司買回去的“真品”有所區別,故意不給他訂燒的瓷器做舊,留出些破綻,讓他對原來買的“國寶”深信不疑。他還說:“景德鎮有很多做高仿的人都知道福建的辛董,大家暗地里開玩笑說,福建有個景德鎮當代官窯博物館,指的就是辛董的藏寶樓!”

  世界上存在著五花八門的哲學和與之配套的邏輯學,它們淺顯的本質幾乎全都隱藏在深奧莫測的理論之中,由得那些書齋里面的“大家”們去無休止地辯論和不厭其煩地詮釋,讓平常人云里霧里無法近身。可是唯有一樣哲學和一種邏輯卻是赤裸裸地顯現于市井,任何有正常思維邏輯的平頭百姓都可以揮舞著它的旗幟去巧取豪奪,那門哲學叫拜金主義,邏輯方式是詭辯法。

  同樣品質的商品,從產地作坊到拍賣公司,就因為篡改了商品的真實信息,價格由2萬升至200萬,整整翻了100倍。如此暴利欺詐在法制健全的國家聽起來更像是一個財富大挪移的魔術表演,但在混亂不堪的藝術品市場上,我們卻經常有幸親眼目睹如此荒誕離奇的活報劇。更為可怕的是,一些有公眾話語權的專家學者和市場管理者們卻對此見怪不怪,寬容地將此種現象理解為“財富再分配”。換句話講,就是利用藝術品市場的亂局來劫富濟貧。事實果真如此嗎? 我們不妨簡單地分析一下這些當了冤大頭的富豪們的財富蛋糕究竟被誰瓜分。

收藏 推薦 打印 | 錄入:綠寶石 |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