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商人葉先生花600萬購買一批“祖傳古董”,卻遭遇一個精心設計的古董騙局:古董商、中間人、鑒寶專家各色人粉墨登場,環環相扣。
在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藝術品和古董市場”的背景下,該古董詐騙案折射出了這個市場中的“魚龍混雜”。廣西商人葉先生的心情,仿佛一顆被擊出的高爾夫球,攀升到最高點后,急速墜落。
他以600萬元重金購買的一批“祖傳古董”,在買到手一周后,即被鑒定為當代贗品。此前,賣方告訴他,這批包括“大明宣德爐”、“古晶玉獸”等在內的古董,價值數億元。
隨后,他向南寧市公安局南湖分局報案,稱自己遭遇古董詐騙。南寧警方隨后介入案件調查——古董商、中間人、鑒寶專家各色人等陸續登場,一個精心設計的古董騙局浮出水面。目前,已有兩名犯罪嫌疑人移交檢察院審查起訴。
近年來,中國古玩市場異常火爆。大量的資金涌入古玩圈,魚龍混雜的圈內外人士,利用玩家熾熱的投機心理做局,使得此類古董詐騙不絕于耳:一件“金縷玉衣”引發的巨額騙貸案在2011年轟動一時;拍出2.2億元的“漢代玉凳”,被查出是邳州作坊制造的假貨。
當南寧這起古董詐騙案逐漸發酵時,3月份剛剛結束的歐洲藝術品與古董博覽會上,一份最新的年度報告出爐,讓國人唏噓不已: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藝術品和古董市場。可在文化學者、作家吳樹看來,這一切卻有了自欺欺人的意味。“我調查發現,95%的收藏者收藏了95%的贗品。”吳樹說。
“祖傳古董”
這批“古董”的來歷被渲染得更加神奇:當年打仗時八國聯軍從故宮(微博)里搶奪出這批古董,途經廣西出越南邊境時,被扶綏當地的軍隊截留下來,藏在山洞里。
從事環保工程的海歸商人葉先生,是古玩圈的“菜鳥”。他一度癡迷于高爾夫球運動,年近40歲時,開始拓展自己的其他興趣,借以修身養性。2011年初,他開始對現當代書畫作品產生興趣。
當年4月,葉先生認識了廣西手拉手文化教育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手拉手公司)法定代表人蘭小麗。這家公司2009年8月在南寧成立,注冊資本200萬元。
此外,蘭小麗還在當地經營了一家“法國盧浮宮畫展中國作品美術館”。據該美術館的資料介紹,在該館陳列的作品,曾在2010年法國盧浮宮畫展上展出。而這些組團參展作品,則由手拉手公司組織法國美術協會的專家,在國內300名畫家中評選而出。
緊接著,葉先生多次到該美術館參觀,隨后便購買了大約50多萬元的當代書畫作品。6月初,他與蘭小麗簽約,投資50萬元人民幣給手拉手公司,合同約定在未來3年內用書畫作品來回報此投資。據葉先生介紹,期間,蘭小麗稱她的媽媽也姓葉,將他認作“表哥”。
“但我不應將興趣變成投資。”葉凌宇對《民主與法制時報》記者說。
蘭小麗開的美術館,成為了葉先生拓展資源的平臺。6月中旬,蘭小麗提供的一個信息讓葉先生怦然心動。蘭小麗稱,扶綏縣有一批祖傳的古董、字畫要出售。
通過一名叫施干軍的商人,這批古董的擁有者吳干育與蘭小麗聯系上。據施干軍在接受警方訊問時的筆錄顯示,他曾將部分字畫帶到美術館給蘭小麗觀看。扶綏與南寧相距不到100公里,當晚,蘭小麗與兩名畫家一起前往扶綏看畫,但三人均未表態這些畫作是真是假。凌晨,蘭小麗等人即返回南寧。
隨后,葉先生便從蘭小麗處得知了這個“喜訊”。蘭小麗通知了施干軍,帶著興奮不已的葉先生前往扶綏看貨。在位于扶綏縣渠黎鎮的吳干育家里,葉先生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除了上百幅字畫,整間屋子里擺滿了琳瑯滿目的古董,有商代的青銅器、漢代的玉器、清代的瓷器及一些紅木家具和琉璃擺件。”葉先生說。
據葉先生回憶,當時吳干育稱,這些古董,一部分是祖上傳下來的,其余是他上山采藥時從山洞挖出來的。吳稱,他靠賣掉一些東西賺了幾千萬。很多領導知道后,隔三差五問他要東西,他不勝其煩,所以這次要找一個有緣人,一次性全部賣掉。吳還說,這些古董價值連城,他不愁買家,“葉老板買了,不合意還可以退貨。”在隨后的交談中,這批“古董”的來歷被渲染得更加神奇:當年打仗時八國聯軍從故宮里搶奪出這批古董,途經廣西出越南邊境時,被扶綏當地的軍隊截留下來,藏在山洞里。
葉先生稱,當時曾與蘭小麗一同去看畫的畫家索凡稱,這些畫八成是真的。而蘭小麗還曾向他承諾,她認識一些古董收藏家,待他買入后可以馬上高價轉手。
葉先生終于下定決心買下這批“祖傳古董”。
“鑒定專家”
在蘭小麗的美術館,葉先生見到了被稱為“北京故宮博物館前副館長”、著名“鑒定專家”的呼萬銘。
2011年6月20日,葉先生與吳干育、施干軍三人簽訂了一份價值1400萬元的買賣合同。施干軍居中議價,吳干育的兒子吳東建代表他父親出面,隨后三人簽字摁手印。
葉先生說,“簽合同時,我也考慮到了風險”。于是,他在該合同中約定:“吳、施作為乙方,應確保自己擁有的祖傳古物是真品而非人為制造的贗品或陷阱。”
雙方約定,第一次付定金6萬元和預付款10萬元,第一次提10萬元的貨,有5幅古畫、3個玉鐲、4個玉掛件、3個瓷器。
葉先生將這第一批古董裝車運回南寧時,吳和施還特別交代:這批貨里有國家文物和值錢古玩,不要輕易示人,以免遭遇橫禍。但葉先生還是有著商人慣有的謹慎。第二天,他親自帶著兩幅價值最昂貴的古畫前往北京尋求鑒定。按照葉先生的想法,如果鑒定為真古董,則直接可以將這兩幅畫作放在拍賣行進行拍賣。
但結果出乎他的意料,北京皇城藝術品交易中心和北京保利國際拍賣公司均表示,“這些畫作拍賣不了。”
他立即意識到,這些畫作很有可能是贗品。“震驚、氣憤,我想到了馬上取消合同。”葉先生立刻打電話給蘭小麗,要求取消合同,退還預付款。
據葉先生回憶,蘭小麗接到電話的語氣也很驚訝,但她提出,畫可能是假的,可其他古董有可能是真的。蘭小麗建議,可以邀請一位北京的鑒寶專家來鑒定其他古董,如有真的就買,沒有就取消合同。
6月25日,葉先生從北京返回南寧。在蘭小麗的美術館,他見到了被稱為“北京故宮博物館前副館長”、著名“鑒定專家”的呼萬銘。
而在蘭小麗美術館提供的法國盧浮宮畫冊中,同樣可以找到呼萬銘的介紹。在畫冊中,呼萬銘是一位自幼學習山水畫的畫家。
當天下午,施干軍帶部分古董到南寧給呼萬銘鑒定,呼萬銘當場認定,古畫是假的,但有幾件瓷器、玉器很值錢。
晚上,葉先生、蘭小麗、呼萬銘等人又一次去往扶綏縣。在吳干育家中,呼萬銘稱,其中部分古董很值錢,尤其是一件“大明宣德爐”,價值上億。他表示,可以為這些古董開具鑒定書。葉先生當時猶如吃了一顆定心丸。他隨即與吳干育等人談判,口頭約定了第二個合同,即在第一份合同的基礎上剔除書畫,合同總金額改為600萬元。
他們商定,葉先生只要先付500萬即可將全部古董運走。
6月30日上午,葉先生帶著其公司財務人員,與施干軍一同在南寧市金湖廣場工商銀行將500萬元存入施干軍的賬戶。當天晚上,葉先生從吳干育處提走了大部分“祖傳古物和從山洞里挖出來的古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