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5年7月12日,英國倫敦佳士得(微博)公司拍賣場,一只高27.5厘米、直徑33厘米的中國青花瓷罐,以1568.8萬英鎊(折合2.3億人民幣)的天價成交。由此,一場曠日持久的尋寶熱,席卷中國大地……
如果說以嘉德為代表的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崛起,讓普通中國人在當時只有少數人玩火的股市之外,找到了一個自己有能力參與的賺錢游戲,那么接下來兩個外國人略帶傳奇色彩的真實神話,更是點燃了于國人心頭遏制已久的對財富的欲望之火。
2005年2月初的某一天。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
幽默、愛開玩笑是荷蘭人的天性。當地朋友打趣說:“其實,那一天天上一個太陽都沒有,整個阿姆斯特丹的阿里巴巴全都進了教堂,只有一個年輕人例外,他就是Haron van Hemert tot Dingshof男爵的孫子小哈恩。其實那一天,那小子沒去教堂,并不是為了去“黑暗廣場”聽異教徒們關于“上帝不讓窮人發財”的蠱惑演講,而只是因為請了好朋友幫他一起清理財產,準備舉家搬遷到距離財富近一些的區域去居住。
小哈恩從墻上取下一張發黃了的帝國軍官照片,擦擦干凈,不無得意地告訴朋友:這張老照片上的年輕英俊的帝國軍人是他的爺爺Haron van Hemert tot Dingshof男爵。第一次大戰期間,老哈恩男爵曾被荷蘭海軍派駐北京,擔任荷蘭使節護衛軍司令,并且負責德國和奧、匈帝國等使節及領地的安全,退休前官至大將軍(圖10)。為了滿足朋友的好奇心,小哈恩又取出爺爺的另一張照片——這是老哈恩當年在中國北京舊宅里照的,房間里擺滿了中國的古舊物品,有青銅器、陶瓷器、玉器等。小哈恩說,他爺爺非常愛好藝術,特別對于中國的古陶瓷,更是情有獨鐘。他小時候,家里有很多爺爺從中國帶回來的陶瓷收藏品,爺爺去世后,被家人不小心打破了一些,現在所剩無幾。這時,朋友順手抄起一只白地蘭線條的瓷罐,上面畫著幾個莫名其妙的古代中國人物,有的騎在馬上、有的坐在車上、有的象是步兵。瓷罐里面裝滿了過時的CD碟。
“這個,也是嗎?”朋友問。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朋友告訴小哈恩,這玩意兒存放CD碟不美觀,聽說中國的古老東西很值錢,為什么不送拍賣公司去試試?
于是,兩個年輕人拎著那只中國瓷罐先后走了當地的兩家小拍賣公司,可人家告訴他們:罐子的價值可能也就跟存放CD的盒子差不多。倆朋友很掃興,扭頭就奔酒店去喝酒了,連那只中國瓷罐也忘了帶走。
幾天后,搬入新家的小哈恩接到拍賣公司的電話,說他的中國瓷罐忘了帶走,請他去一趟。小哈恩正在與朋友聊天,接到電話后極不情愿地趕到那家拍賣公司。落座不久,那家拍賣公司的業務員打電話又招來一人。那人給小哈恩遞上自己的名片——英國佳士得拍賣公司駐阿姆斯特丹的業務代表。那人還詳細向小哈恩了解這件中國瓷罐的來歷,并詢問器物本身的背景資料和其它信息。小哈恩給他講述了瓷罐的來歷,并給對方提供了相關歷史照片。但對于中國瓷罐自身的信息他卻說不明白,只聽爺爺說過是中國古代一個叫明朝的時期用于裝水的容器。聽罷小哈恩的陳述和看過有關資料后,佳士得公司的代表請小哈恩去辦理了委托拍賣的相關手續,并告訴他,出于對這只中國瓷罐的巨額價值評估,他們需要專程把它送回倫敦本部進行拍賣。
如果說從一開始,小哈恩并沒有覺得這件事與搬家時處理一些不合用的家庭舊物有何區別,但當他閱讀合同看到7位數英鎊的起拍價后,他不得不對他爺爺——那位長期以來被家族束之高閣的帝國軍官刮目相看并重新估值了。從此,Haron van Hemert tot Dingshof男爵不再只是他們家族一個簡單的遺傳符號以及過時的榮譽象征,而是一個上溯能光宗耀祖、下延能造福子孫的圣人、偉人、奇人。說他是圣人,圣就圣在他的智能穿越歷史的黑洞,百年后,還能如同他所侍奉的上帝一樣發揚光大;說他是偉人,偉就偉在他即將用一件異國人的棄物,創造一個橫跨大西洋的財富神話;說他是奇人,奇就奇在他那被帝國軍帽覆蓋著的大腦,不只是用來謀劃軍機,而是充斥著遠見卓識的智囊,能夠識辨鮮為人知的奇珍異寶。
五個月后,善于制造財富神話的英國佳士得公司,讓這位愛與上帝捉迷藏的年輕人名揚全世界。
2005年7月12日,英國倫敦佳士得公司拍賣場(圖7)。一件從數月前巡展開始就震撼世界的拍品——中國元代景德鎮所產的人物故事紋青花大罐競價即將開始。大廳里坐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文物收藏家和他們的代理人,他們中間不但有許多實力雄厚的歐美買主,更多的還是與這件拍品有著血緣或近親關系的中國大陸、香港、臺灣乃至新加坡等地的收藏家,如來自臺灣的“寒舍”公司總經理王定干、香港古董業和收藏界的翹楚張宗憲、從事明清瓷器鑒定三十年的香港藝術品商會秘書長翟建民,還有中國血統的收藏家Georgelee也在現場。此外,場外許多私人收藏家也開通了競拍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