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前面說過,對于實事求是,知之則知之、不知則不知的專家學者,作為個體,我非常敬重。但話又得說回來,如同人民法院不能回避疑難案件一樣,作為我們國家文物鑒定方面最高權威機構的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對于一些有爭議的典型案例,如果一概采取回避態度,勢必會造成業界游戲規則的混亂。試想一下,倘若司法部門都去回避疑難案件,我們的法律原則豈不就會松懈、崩潰?誠然,由于文物鑒定在諸多方面的特殊性,如法律法規不完善,而且可操作性不嚴謹、技術手段單一落后,它與法院斷案不具備全方位的可比性,但是它們的人文精神和科學態度卻是共通的。就算是對一些文物的認定或否定會引起一些爭論,那也無妨,真理越辯越明,真正的學術權威不是靠沉默和不作為來維系的,正常的學術爭論總會比概念化的數字口水戰,比因為追名逐利而門派林立、相互拆臺,要強過百倍。
盡管紫禁城內有著一些成文和不成文的規矩,用以約束專家們的行為,以保持國家頂級文物機構及“國寶”級文物專家的權威性,但是,一聲不吭坐了幾十年冷板凳的專家們,在這樣一個熱熱鬧鬧的世界里,還能夠繼續墨守成規、耐得住寂寞的圣賢能有幾個?每年都會有一些專家溜出宮門,到民間去參加各種各樣的鑒寶或講座等活動,正所謂“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可是,就如同要做真正的神仙,就不能輕易下凡,出了宮門的專家一到民間,麻煩事兒就立即纏身:高科技造假、全息仿真,再配上一個個離奇的故事、一處處誘人的陷阱,不由得你不走眼、不走神、不鉆“盤絲洞”。一旦你靈魂出竅,厄運便隨之而來——上電視鑒寶,你認定一樣東西,給定一個價,底下立馬能有成千上萬的觀眾罵你老眼昏花“打眼”了。這還是輕描淡寫,更有甚者,編派出持寶者是你七大姑、八大爺什么的,讓你老臉沒地方擱;你上學習班講課,下了課就會有人說質(質地)、型(器型)、工(工藝)就那書上的幾條,小學生讀上幾遍也能背出來?騙錢!你若要再上什么鑒寶大會,那就死得更加難看:古董玩器林林總總、新新老老、真真假假、千奇百怪,長著一雙凡人的眼睛,誰也不是神仙,能不出錯?就算是上帝多給了你幾雙“慧眼”去霧里看花,你照樣死得很難看。每樣東西交幾十塊錢,照你面前一擱,你說假,他個個兒告訴你都是祖傳下來的,能有錯?我不服!走眼了吧?你說真,他再加上兩千塊錢讓你給出具一張鑒定證書,然后提了東西上拍賣行一家家轉悠去,收下了沒話講,若要是拍賣行不收,他能立馬找到你罵娘:“什么專家,簡直是騙錢!”然后要你退錢,外帶賠償精神損失費,你不賠是不是?好,找家媒體給你曝曝光,讓你丟人現眼,幾十載英名毀于一旦。近年來,文物市場中由各路神仙惹發的各種糾紛與官司就不算太少。
有人說,中國文物市場的現狀就象一場雜亂無章的鬧劇,主角兒并不是人們想象中的文物收藏者和保護者,而是商家和專家。一般收藏者乃至大收藏家,只不過是其中跑龍套的配角而已。當然,我們這里所說的商家是指以文物為商品、以牟取暴利為目的市場參與者,不在乎他們是用何種旗幟與外衣包裹自己。這里所說的收藏者,乃是指那些真正出于對文物的酷愛,以收藏為主要目的的投資者,而不包括那些倒買倒賣的投機者,但包括一部分“以文養文”的收藏家。
雖然現時沒多少人還會從卡爾。馬克思的《資本論》里摘抄語錄,并運用那些缺乏時尚的經典詞句去機械地驗證某些時代特性,但是,這并不代表政治經濟學的基本規律,會在一夜之間像恐龍一樣從我們這個星球上徹底消失。商業資本對文物的惡性介入,不可避免地污染了文物市場,一些光怪陸離的財富泡沫,發酵了一幕幕荒誕不經的“國寶大戲”,期間不乏高潮迭起、搞怪連連的華彩樂章,讓人看罷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