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預展的拍品,也的確讓參觀者大開眼界:珍貴的明清官窯瓷器、鮮見的金銅佛像、精美的嵌絲琺瑯、玉器、玻璃器及中國名人書畫等,都讓臨場者唏噓不已。其中一尊高30.5公分、底款刻有“大明永樂年制”字樣的鎏金觀世音菩薩,品相端莊、神態祥和、造型婀娜生動,更讓一些專項藏家十分眼饞。據專家當場考證,如此精美的佛像,是近年來國際拍賣市場僅見之寶物。
在前廳轉了一陣子,張先民暗自相中了一只清朝雍正年官窯制作的黃釉刻花大碗,但他卻不露聲色地向陪同的工作人員問起另外一件碩大無比的光緒年粉彩賞瓶——這就是煤老板們的精到之處,顧左右而言其它,把一些仰慕收藏大腕兒的新手引往歧途。實際上他拿到圖錄后就請故宮(微博)的專家長過眼,這只賞瓶有多處存疑,用行內話講就叫“不開門”,專家建議他買那只雍正黃釉刻花大碗。果不其然,就在工作人員用心給他講解那只賞瓶的時候,一群人圍過來聽,有幾個人還找出圖錄對照,在上面勾畫起重點標記。
張先民裝模作樣讓人取出賞瓶,上手又是摸又是看的折騰了一陣,打算離開瓷器廳,卻發現一伙半生不熟的東北人,鬧哄哄地打左邊轉過來。即便在如此莊重高雅的場面里,來自東北的老板們仍舊毫無顧忌地談笑風生:
“漆黑一團,就像走進了山西人的礦井!”
“這件東西我要了,到時候你們都不要跟我搶呵!”
“我們不搶還有江浙‘炒房團’要搶、就算江浙‘炒房團’不搶,還有山西煤老板,特別要防著香港老板和臺灣老板,他們更加會火上澆油抬價!”
“真要是那樣,我們聯手跟他們斗……”
張先民皺皺眉,沒有和咋咋呼乎的“東北大嘴”們計較,而是轉向旁邊展廳,悄無聲息地挑選自己喜歡的東西。但盡管如此,一些媒體的記者卻一刻也不放過他們,無論他們走到哪里,照相機、攝像機、錄音機的話筒就跟到哪里,因為每一位記者都心里清楚:這一次納高拍賣的北京預展,山西富豪是當仁不讓的主角之一。
盡管北京和江浙收藏界有不少人對煤老板們嗤之以鼻,但是京城里的大小拍賣公司,可絲毫也不敢小看他們半眼,特別是在外國同行的眼里,一個個腰纏億萬的山西富豪更像是一棵棵不可多得的搖錢樹,他們的實力不可小覷。近幾年來,山西富豪們有的遠征歐美奪取國寶,有的近戰京城一擲千金,闊綽穩健,該出手時就出手,競技往往勝過精明的南方買主。只不過他們外表粗狂,有時候還會故意裝傻,以麻痹世人、躲避輿論。
下午兩點,預展正式開幕。納高拍賣行掌門人、總裁羅賓(Robin)先生出席了簡短的開幕式,并作了熱情洋溢的發言。他說:“……有100條理由讓納高成為第一家將歐洲拍賣會的預展辦到中國來的歐洲拍賣公司。這幾年在我們的網站上,登陸的會員資料顯示,有許多對我們有興趣的會員大部分來自中國,這也替我們前往中國增加了勇氣。更主要的是,2003年夏天,我親自飛到中國,在北京住了一個星期,實地觀摩了北京嘉德、華辰等多家公司的藝術品拍賣會,跟友善的中國同行一起,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討與交流。同時,我本人對中國藝術品拍賣會旺盛的熱情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回到德國后,經過董事會的討論,我們果斷地做出了一項很快就會得到印證的正確決策:到中國內地舉辦歐洲拍賣會的預展,讓更多中國收藏家有機會親眼看見無與倫比的中國古代藝術品……”
在發言中,羅賓先生還對納高拍賣的品質進行了高度肯定,同時承諾:“我們的宗旨就是要為中國買家提供藝術品投資的良機,我們相信自己必定能在眾多國際拍賣公司中勝出!”
開幕式后,羅賓先生接受了記者的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