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賓先生,請問您對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前景有何評估?”
羅賓:“關于這一點,我向德國三大銀行之一的德累斯頓銀行做過調查,他們將滬深股市與中國瓷器市場價值作過比較后認為,在今后的120年內,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走勢會遠遠超過股市。雖然我并沒有親自對于中國藝術品在今后120年的行情進行過研究,但是我覺得,由于中國的瓷器、青銅器、玉器等工藝品進入歐洲已經超過了500年,因此已經被一代代的歐洲人所接受,而且目前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總體特征就是買家多,東西少,因此我覺得既然目前的市場有點熱,也是正常的……”
記者:“請問羅賓先生,有人認為現在中國的古董熱,很類似上世紀90年代初日本的藝術品投資泡沫破滅前的情境,對此您怎么看?”
羅賓:“中國藝術品市場絕對不會崩潰!我不同意有些人將中國的藝術品市場與日本進行相比。上世紀90年代日本藝術品投資市場泡沫的破滅,對于市場打擊很大,因此有些人現在也開始擔心中國的藝術品市場會不會崩潰,我要告訴那些人,你們的擔心是多余的,中國藝術品的買家是非常嚴謹的……”
記者:“請問我們是否可以認為,這是您對中國買家的鼓勵和誘惑?”(笑聲)
羅賓:“我再重復一遍,事實是,中國的買家非常嚴謹和成熟,用不上別人誘惑他買什么或不買什么。但是在這里我愿意談談我對這件事的一點看法,據我觀察,內地買家到海外進行拍賣時,對自己估價的重視度遠遠超出對拍品的市場估價,所以,一旦在競買過程中,拍品超過自己的估價,往往就會不知所措,但當拍賣結束后,他們往往又因為自己失去了一次機會而后悔……”
新聞發布會結束時,羅賓先生宣布:“今年5月20日至22日,納高將在德國斯圖加特舉行第28屆珍貴亞洲藝術品春季拍賣會,拍品有1000余件中國明清藝術珍品,包括多件明清官窯瓷器、佛像、宣德爐,還有齊白石等當代名家書畫。此次在北京展出的50件拍品,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此次將要舉行的拍賣會除開德國主會場外,還將在香港麗嘉酒店設投標廳,實現與主場同步聯拍。”
最后,羅賓用勉強能讓人聽懂的漢語說了一句:“歡迎各位尊貴的嘉賓光臨納高拍賣!謝謝……”
盡管納高為了這次預展投入了近400萬歐元的資金,但是面對如此熱情高漲的中國藝術品市場,納高總裁羅賓仍然在北京留下了滿足和期待的笑臉,一再用“絕對成功”的字眼來評價此次預展。
兩天預展,為納高04年在德國斯圖加特舉辦的亞洲藝術品拍賣專場攢足了人氣,現場觀展者有數千人,其中不乏中國文物界的著名專家和收藏家,有不少藏家當場就與舉辦方取得聯系,表示要去主場參拍的強烈意向。
另據透露:預展結束后,有9名山西富豪收藏家當場報名去德國參拍。
預展期間,記者還遇見了一位來自臺灣、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古董商人,他不無惆悵地對記者說,他打算把自己在臺北的古董店搬來北京。他還告訴我有這種想法的不止他一個人。“沒辦法啦,‘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古董這個行當就是奔著錢來的!哪個地方錢多,哪個地方就熱鬧嘛……”他不無失落地說。
一個月后,納高春季中國藝術品拍賣會如期在德國斯圖加特和中國香港兩地同時舉行,眾多有備而來的中國買主,在納高斯圖加特的拍賣主場上演了一場獨角好戲,他們志在必得、穩穩叫價,使得一些來自歐洲當地的買主不敢與之血拼,據山西省內知情人士事后透露:此番煤老板們海外奪寶收獲頗豐,共競得拍品近20件。但是究竟有哪些人參加了競拍,記者始終沒能打聽到具體姓名,知情者只是說:“他們都不愿意露面,很多人都是通過電話或委托人參入競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