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算起來您收藏中國古董也差不多有30年多年了,您有沒有統計過您收藏或買賣過的中國明清兩代瓷器有多少件?
甘文樂:(想了會兒)沒詳細計算過,估算一下吧,我經手過的明清瓷器怎么也有幾十萬件吧!
記者:(吃驚地)那么多?包括贗品吧?
甘文樂:(笑)瑞典出現中國瓷器贗品還是這幾年的事,而且數量不多。再說我有能力識別真偽!
記者:您用什么辦法識別真偽?能教我兩手嗎?
甘文樂:(笑)我教給您,您再寫進書里面,那些制假者又研究新的辦法破解我的鑒定方法,不就麻煩了嗎?告訴您,這幾年我每到一次中國,都會去景德鎮親眼看看那些做贗品的技術有什么新發展,我好研究新方法對付他們。
記者:您真行,比我們中國的專家還用心!請問您自己的家里,現在還藏了多少中國瓷器?
甘文樂:單純的藏品?一件都沒有,只有商品。
記者:(又吃了一驚)為什么?當初您那樣喜歡中國瓷器?
甘文樂:沒錯,當初我是藏了很多很多,可是后來發現中國明清兩代的瓷器實在是太多太多,收藏起來沒什么意義。
記者:您是這樣看待明清瓷器的?那么您怎么看明清兩代官窯瓷器呢?
甘文樂: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器型、畫工、制作工藝,外銷瓷都不比官窯瓷器差,而且更加生動新穎,只不過是少了一個底款而已。我認為純粹站在收藏角度上講,誰都不會去追捧清代官窯瓷器。
記者:可是這些年明清官窯瓷器在國際拍場上價格飛漲,動輒幾千萬甚至上億,您對此怎么看?
甘文樂:(笑)我不是收藏家,我是個古董商人,明清瓷器賣出天價我也高興,因為拍賣會上的成交價對普通市場上的價格有示范作用,水漲船高呵。不過我也不建議您去買,您要買還不如買我這里的東西。
記者:為什么?
甘文樂:我這里的東西便宜、真實呵,價格不到拍賣價的1/10,連一些中國大拍賣公司也經常來我這里挑選拍品,剛才您看到的那位女士,就是嘉德拍賣公司的瓷器主管。我告訴您,拍賣價格越高,往后拿出來拍賣的東西還會越來越多。
記者:這話怎么理解?
甘文樂:很好理解,本來歐洲國家就有大量的明清瓷器,價格上去了,還不都拿出來賣?您想想,我一個人就賣過幾十萬件,我說的都是實話。
記者:怎么會都這樣想?難道歐洲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收藏家嗎?
甘文樂:有收藏家,但那不是普通人,大部分都是一些大富豪,還有律師、醫生等人。我跟許多歐洲收藏家都打過交道,很少有人真正對中國明清瓷器感興趣,家里留一兩件東西擺擺看,表示去過東方、到過中國就夠了……
■ “中國人好大喜功!”
采訪時間:2009年春。
采訪地點:北京橘子酒店。
受訪人:Mr Bill Clinton(貝爾),英國律師、古董收藏家。
采訪人:本書作者。
我認識貝爾先生極具戲劇性,2009年年初的一天,我在潘家園舊貨市場西邊攤位上買一個紅山文化時期的紅陶人頭像,正打算付錢的時候,身后傳來一聲:“這個頭像您可以讓給我嗎?”每一個字都是普通話發音,但音調卻怪怪的,一字一頓,指定是“老外”。
我回過頭,果不其然,大鼻子西人。
“對不起,我太喜歡中國文化了,越古老的我越喜歡!”看起來對方是個內行,最少不是一個“洋棒槌”。
怎么辦?只好讓給他了,誰讓這老外嘴甜,張口就說“我太喜歡中國文化了”!中國人嘛,誰不愛戴高帽子?
“8百塊錢?哦,太便宜了!非常感謝!”看來這個老外沒在潘家園買過東西,否則不會這么說。在攤上“撿漏兒”的人,撿了再大的便宜,也只會說買貴了,而不會說“噢,太便宜了!”
“朋友,認識一下,我叫貝爾,來自英國!”為了感謝我忍痛割愛,貝爾約我到他住的酒店喝咖啡。于是,便有了這一次隨機采訪。
記者:“貝爾先生,剛才聽您說,您很喜歡中國古代文化,請問您是不是收藏了不少中國文物?”
貝爾:“哦,我是很熱愛中國古代文化,也很喜歡收藏,平常除開律師工作以外,其它大部分時間都用來搜集我喜歡的古代器物。這么說吧,把我們家族三代人的收藏品搞到一起,完全可以辦一個不大不小的博物館。但是很抱歉,盡管我非常喜歡中國文化,可這一個陶制人頭像,還是我收藏的第一件中國文物,也許從今天開始,我會對中國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記者:“可以告訴我,您的藏品主要有些什么嗎?”
貝爾:“畫,現當代西方藝術家的油畫,也有一些來自非洲的木雕和古希臘時期的石雕。哦,我記起來了,還有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藏品,中國的唐三彩馬!前幾年在香港買的,漂亮極了,但是大英博物館的專家告訴我,它是一件贗品!”
記者:(笑)“您真幽默!作為一名收藏家,您對中國文物有多少了解?”
貝爾:(夸張地)“中國文化非常了不起!秦俑、唐三彩馬、石雕造像,很多很多!”
記者:“您了解景德鎮官窯瓷器嗎?”
貝爾:“哦,當然,很了不起!我們家里原來有一只非常漂亮的18世紀的中國彩色瓷瓶,10幾年前我把它非常便宜地轉讓給了一位朋友,后來那個朋友拿去蘇富比拍賣,他告訴我賣了100多倍的錢!”
記者:“既然那只中國花瓶那么值錢,您為什么要轉讓給別人?”
貝爾:(聳聳肩)“我不是古董商人,我是收藏者,我只對一些有歷史沉淀或者非常有個性色彩的藝術品感興趣,而不是什么值錢就藏什么。比方說,一些油畫大師的畫作,有的一生就畫那么幾十張畫,有著獨一無二的思想和筆觸,非常寶貴。還有非常古老的藝術品,像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新石器時期的彩陶,都是我敬慕的藏品。可是據我所知,在中國是禁止買賣那些古老文物的!”
記者:“您聽說過一只名叫“鬼谷子下山”的中國元代青花大罐嗎?”
貝爾:“在報紙上看到過,就是一個干巴巴的禿頂中國老頭兒,坐在兩只老虎拉的小車上面……真沒想到,那只罐子的成交價會有那么高,好像是1500多萬英鎊。”
記者:“您對這場拍賣怎么看?”
貝爾:“不止這一場拍賣會,還有今年在法國拍賣的銅兔子銅鼠,很少英國人對這些消息感興趣,因為佳士得、蘇富比經常會通過商業炒作讓這個世界變得顛三倒四。所以,英國現在一般的青年人,熱衷于收藏的人數越來越少,他們不想參入到拍賣行那些無聊的金錢游戲當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