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場上的價格是否都真實可信?畫家身價的上漲是否都完全符合市場規律?答案是“不一定”,因為拍賣市場上存在著一些人為的操控手法,通過雇傭他人在拍賣會現場肆意競價,故意制造火熱聲勢,給那些新入行的藏家造成一種錯誤印象,誤導投資者的眼光;也有的賣家為了使自己提供的拍品拍出高價,也會雇人在現場不時報價,給真正的買家造成“競爭激烈”的氣氛,從而使其多花錢。
拍賣會:畫家身價上漲的風向標
對于當代的畫家來說,能夠使自己的作品送上拍賣會,本身就是一個成功,如果能夠成交,則會使其身價有了一個定價的標準,比如在沒拍賣之前,不管你每平方尺要多少錢,也不會得到大眾的普遍認可,但要拍賣出去,則就能奠定基本身價。相比之下,畫廊則不能為畫家奠定這一“貌似科學”身價標準,因此會有許多畫家會選擇拍賣行。
“與拍賣行合作”被許多畫家視為捷徑,前期畫家會以舉辦畫展等方式引起拍賣公司的注意,一旦被拍賣公司盯上,這些畫家則會考慮第二步:雇人在拍賣會上制造聲勢,一到自己的作品出現時,會安排不同的人參與競價。其競價的尺度有兩條基本要求:一是確保作品賣出去;二是超過目前的身價。
類似的情景在每場拍賣會上都會出現,但是由于是暗箱操作,不光賣家,即使拍賣行也不知道誰是真正的買家,誰是暗托兒,一旦參與競價很可能就會進入他們設定的圈套。
避險絕招:對于此類問題,業內人士認為規避起來還是相對簡單,因為這些作品都是當代畫作,很多畫家的名氣還不是很大,遇到這類畫作時定要謹慎。此外,要對自己喜歡的藝術品有所研究,至少要請一些懂行的朋友、學習美術史的朋友給予講解,不要完全被場上氣氛左右,任何一件作品都要有心理承受價位,與此價位相差太大時要果斷放棄,千萬不可存在斗氣心理。
操盤手:藝術品天價的助推力
除了畫家之外,一些抱著投資目的而進入藝術品市場的賣家同樣擅長此道,他們的理由很簡單:就是為了多多地獲得利潤。以投資為主的賣家所推出的藝術品級別要高一些,基本都屬于中高檔藝術品,會得到很多人的青睞是他們意料之內的事。但是為了能拍出更高的價格,也會雇托兒進行護盤。
投資者的“護盤行動”是經過策劃的,場上分布三四人,對于設多少人、什么時候競價、場上位置如何分布都事先經過研究,對于買家的心理他們也有研究。而且最厲害的一點是,他們對于圈內的著名收藏家的收藏興趣都了解,場上來了什么人,他們都知道。
只要大藏家一報價,這些托兒們就會立即緊盯,按照計劃一步步實施,一步步地使自己上拍的藝術品身價朝高位攀升。比如一件估價1000萬元的拍品,在競價至800萬元時,這些場內的托兒們可能一下子報出1000萬元的價格,對于那些真正購買的藏家來說,可能會適當加價,只要還能承受就會購買,但此價位也會最讓人失去理智,也有藏家會跟風進入圈套,因為真正的買家惜寶,這是賣家早已明白的問題。
避險絕招:業內專家認為,對于這類中高檔藝術品,由于涉及大資金,因此奉勸買家要慎之又慎,只要超過心理價位,那就應該閃離,不再與競爭者糾纏,否則肯定多花冤枉錢,白交學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