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3日,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播出《真功夫豈能制造假瓷器》節目后,給著名瓷都景德鎮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也在這座藝術之城引起了巨大反響。為此,筆者采訪了一些單位和個人,以作為此事件的正面回應,也算是“瓷都之聲”的另一種表達。
仿古不等于造假,作偽不等于仿古
什么是仿古?什么是造假?首先要把這個概念弄清楚,不能把仿古稱為造假。
中華陶瓷大師聯盟副主席、景德鎮市中國陶瓷博物館館長、景德鎮市陶瓷館館長、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黃水泉,景德鎮市陶瓷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曹新民等專家認為,仿古與造假有本質區別,同時,作偽也不等于仿古!
據介紹,仿古是模擬古器物或古藝術品,也是高難度的一種技術活。歷史上,瓷器制作都呈現出后朝仿前朝或同時代互相仿制瓷器的藝術風格,這在古代窯場是很常見的現象。比如,景德鎮仿龍泉釉色,我們稱之為仿龍泉或豆青釉,它只是追求其豆青釉的色彩及藝術風格,而不是在工藝流程與特點、胎土、胎色、形制結構上刻意模仿,因為這種仿制的目的是追求藝術效果,而不是仿古趨利行為。
況且我們景德鎮賣瓷器,都會告知是仿古瓷,明碼標價,不會說這是哪個朝代的瓷器,以假亂真。而造假,是刻意去做舊,以盈利為目的,帶有欺騙的性質。仿古與造假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如果為趨時謀利,在原有瓷器上進行部分或者重新加工,采取后加釉彩、后加年款,作舊處理等方法,冒充古瓷,待價而沽,這種現象已經是作偽了,就不屬于仿古范疇。
仿古瓷也是技術、藝術與文化的傳承
不可否認,歷代仿古之風的盛行,對保持和發揚傳統產品特色,傳承陶瓷技術、藝術與文化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歷代無論是官窯、民窯都有不少仿古精品,當代景德鎮仿古瓷更是精品紛呈。
據景德鎮市陶瓷館副館長、副研究員徐桃生,景德鎮市文聯副主席、市美術家協會常務副主席詹明榮等介紹,仿古本身就是一種技術的傳承,不存在造假之說。只是把失傳的手藝恢復了,傳承了,怎么叫造假?景德鎮之所以成為瓷都,就是因為有其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精湛的陶瓷技術,而仿古也是一種藝術。仿古瓷是由整個市場決定的,為了滿足人們對文化的需求和對藝術的需求才形成了這個市場,仿古瓷有它的藝術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不存在以假亂真,而是一件仿古藝術品。
此外,仿古也是陶瓷文化的一種傳承。景德鎮市古陶瓷研究所主任肖鵬認為,造假是以謀取更大的利益為手段,而仿古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是古代工藝的再現。對待仿古瓷,應持唯物辯證態度:對那些以仿充真,牟取暴利者,要加以揭露;但對明碼標價的仿古瓷,而且由高手制作,工藝精美,則應加以傳承。
江西省工藝美術研究所所長、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委、教授吳天麟,中國硅酸鹽學會古陶瓷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古陶瓷工藝美術大師黃云鵬等表示,景德鎮所生產的各類陶瓷,不論是日用瓷,還是陳設瓷、現代瓷還是仿古瓷,從廣義上講都是一種藝術品,一種陶瓷文化。它們無論是大是小,是粗是精都有它的特性,有它的品味,有它的文化內涵,有它的藝術語言和風格,應該有制作者的匠心、才華及水準,正因為這樣景德鎮的瓷器(包括仿古瓷)才會人見人愛,淵源流傳。
仿古瓷也有收藏投資價值
“難時黃金,盛世藏瓷”成為了收藏界的一條定律。陶瓷古玩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藝術品類,收藏真品歷史悠久,無可非議,但價格高昂且贗品較多,令一般工薪階層望而卻步。
為此,湖北省收藏家協會現代陶瓷藝術會會長、資深收藏家陳也君女士,建議收藏愛好者可把眼光放在當代藝術瓷和當代高仿古瓷上。她認為現在正規的廠家制作的仿古瓷在制作技術上精益求精,一絲不茍,有些瓷器利用高科技進行分子分析,重新配制原料配方,制作出來的產品用料之昂貴,耗工之巨大,工藝之精湛,達到了足以“亂真”的效果。還有些仿古瓷是仿制古瓷的技法,其中加上了藝術家的構思和創作,形成個性的藝術風格,說明它本身已經是一件珍貴的藝術品了。他們以新仿品出售,開門見山,沒有作舊,沒有欺詐,賣者坦然,買者稱心。況且,今日之新瓷,百年、千年之后不也成了古董嗎?這樣制作出的仿古瓷就是收藏的精品,價格也比較合理,是收藏者的最佳選擇。
景德鎮市收藏家協會會長黃云鵬、景德鎮市陶瓷評論家協會副主席邵繼梅、景德鎮市陶瓷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廖傳銘、廣州東方博物館館長周勇等也表示“仿古瓷亦有收藏投資價值”。他們認為,作為一個收藏愛好者,要收到那么多的稀世珍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不小心就買到贗品而懊悔莫及,但把那些高仿、精仿出來的仿古瓷作為喜好的藏品也不是一件憾事,至少沒有那種上當受騙的感覺。
此外,仿古瓷格調高雅,富有傳統氣息,也是現代家居裝飾裝潢和饋贈親友的絕佳禮品和最佳選擇之一。
仿古瓷流通監管是全國系統工程
任何一項產業的存在必定有相應的需求,景德鎮仿古瓷產業之所以欣欣向榮,跟市場的需求不無關系。
據景德鎮一家仿古瓷店(一級市場)的張姓老板介紹,目前來購買仿古瓷的客戶主要有各地拍賣行、文物商店、陶瓷收藏愛好者、淘寶者、旅游游客等。有一部分的仿古瓷器,會流向全國各地的古玩市場,它們到了古玩市場之后,再經過二級市場各種故事的“包裝”、“渲染”,就能搖身一變,成為奇貨可居的“古董”,可以幾倍幾十倍,甚至上千倍的價格出售。
在景德鎮本埠(一級市場),據了解,近年來景德鎮相關部門一直在加強仿古瓷生產銷售市場的監管,央視財經頻道《真功夫豈能制造假瓷器》節目的播出,說明景德鎮在這方面還存在不足之處,有待于進一步加強。為此,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熊建軍、中國古陶瓷工藝美術大師黃云鵬等專家建議,首先采取限量復制的措施。如果有多余的仿品燒制成功,全部砸碎銷毀,連殘品都不能留一件;其次是在仿古瓷的底款上標上當代復制的信息,而不是標原來的年代老款,讓其無法再以“古董”身份流轉銷售;三是加強仿古瓷生產商誠信經營的引導力度與宣傳;四是加大商業欺詐的違法成本,對于用仿古瓷假冒古瓷文物的行為要堅決予以打擊;五是修改《拍賣法》,保證真品拍賣。
但在景德鎮外埠(二級市場),如何保證仿古瓷不在國內外拍賣會上以“古董”身份拍賣?如何保證世界各地的買家將仿古瓷以各種故事的形式包裝后,以“古董”的身份銷售?又如何引導、規范外埠商人經銷仿古瓷誠信發展?又如何加大外埠商業欺詐的成本?等等這些問題可能就超出了景德鎮的管轄權利之外了。
這也是擺在景德鎮外埠監管部門的迫切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