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上,天地之中,窯變一幅畫,千年丹青難描它,紅若胭脂青如翠,都是情牽掛。”
這首描繪瑰麗鈞瓷的歌曲是宋祖英為電視連續(xù)劇《大河兒女》演唱的主題曲。隨著歌曲的流傳和劇集的熱播,以及由此引出的精彩傳奇,在牽動觀眾心弦的同時,讓歷史悠久的鈞瓷再度走入人們的視線。
在中國陶瓷大家庭中,鈞瓷是頗有特色的一種。比較其他陶瓷品種,“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神奇窯變,不但讓它很早便脫穎而出,榮列宋代五大名窯之中,而且,長久以來為達官顯貴的追捧之物。乾隆皇帝在欣賞鈞紅瓷時,就曾吟誦出“暈如雨后霽霞紅,出火還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擬,西方寶石致難同”的華彩之章。然而,北宋末年的戰(zhàn)亂,在讓宋室南遷的同時,也讓鈞窯燒造一度受到嚴重打擊。但鈞瓷之美已然在國人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在這之后,仿鈞之風綿延元明清三代,薪火相傳下,鈞瓷藝術也由此更添神秘色彩,“縱有家產(chǎn)萬貫,不如鈞瓷一件”的說法,在口口相傳下歷久彌新。在這樣的背景下,鈞瓷價值備受推崇,至晚清民國時期達到了一個頂峰。據(jù)知,在民國時期的琉璃廠,僅一對鈞瓷小杯即可值一千塊銀元。
但在內地藝術品拍賣市場興起之后,鈞瓷卻未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盡管屢有傳世鈞瓷在海外偶露崢嶸,以較高價位成交,然而大量贗品偽作的存在,導致鈞瓷收藏長久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tài)。
2014年年初,電視劇《大河兒女》在央視一套熱播,不但為人們呈現(xiàn)了一出飽含血淚深情的時代大戲,也在不經(jīng)意間為鈞瓷收藏打開了另一扇大門。
從收藏的角度看,當代鈞瓷既承接傳統(tǒng),又融入了現(xiàn)代人的審美,頗具收藏價值。當代鈞瓷不僅融傳統(tǒng)工藝與當代科技于一身,代表了鈞瓷燒造工藝的高水準,而且,由當代鈞瓷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這些作品來源有序,少有贗品侵擾。目前市場亦處于起步階段,升值空間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