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家和(上海) 資深媒體人,2004年起追蹤報道藝術市場。
如今是“大師”的名號滿天飛的時代,因此筆者首先要聲明,這里的“大師”特指從事陶藝的工藝美術大師。
本文要說的是一對當代陶藝家兄弟白磊與白明。他們自我定位是一個藝術家,自己聲明不要像許多來自景德鎮的陶藝家那樣做什么大師。為什么要做這樣的區隔?因為他們有一種徹悟,對傳統的態度與許多靠陶藝吃飯的“大師”根本不同。
中國陶藝有綿延數千年的傳統,工藝上幾近登峰造極,因此景德鎮的許多大師特別熱愛傳統,他們對其頂禮膜拜,從器形到圖案紋飾,再到燒制工藝,都亦步亦趨。在 白氏兄弟看來,那只是模仿,留下的只是形式的外殼,傳統的精氣神卻已經丟失了。白明對筆者表示,這是把傳統等同于形式,把復興傳統等同于模仿,在邏輯上是 錯誤的。他強調,其實傳統就是當年的創新,其核心恰恰是創新。因此,他們兄弟倆的作品一不拷貝傳統,二求變求新有自己的發明,三符合陶瓷材料的特點。
說到傳統與創新,外行人可能會覺得那些非傳統器形的作品,尤其是用陶瓷做的瓷板畫、雕塑或裝置作品才是創新。誠然白氏兄弟也做這樣的作品。最近上海璟通藝坊 舉辦了他們的新作的雙個展《瓷語新承》,就有白磊新創作的瓷板畫,還有白明類似雕塑或裝置的管錐編系列。不過,更見功力的卻是他們的器物作品,與傳統陶藝 相差無幾的杯盤瓶罐。
只要仔細觀察,外行的觀眾也不難發現它們在造型、紋飾上的新意。如白磊新做的一組茶葉罐:造型上線條分明、比例勻 稱,質樸而不失圓潤;紋飾用抽象的圖式、渾厚的筆觸與大片的留白,意境高遠;制作工藝上也非比尋常,蓋子做得嚴絲合縫。又如他們兩兄弟都拿手的絕活:大箭 筒、大卷缸等陳設器,最高的一米二,僅憑目測竟然看不出當中的接縫。
可見他們的創新,是吃透傳統工藝精髓的創新:哥哥白磊,做過3年景 德鎮陶瓷企業的總工程師;白明更絕,用了7年時間做了一個國家課題《景德鎮傳統制瓷工藝》,出過一本得了年度圖書獎的專著。白明曾對筆者表示,那些杯盤瓶 罐只是在類型上與傳統陶藝相似,其實在尺寸、造型與圖案紋飾上都是創新的。雖然其中的差別只有毫厘,卻反映了藝術家的個人氣質。而白磊則指出:那些瓶瓶罐 罐的靈魂是內在的精氣神,因為這些作品要跟周圍環境協調,要讓人來使用,讓人能借此互相交流。
市場繁榮時的前兩年,當代陶藝作為一個特 別的板塊曾經火爆過一陣子,尤其是那些大師一度受到資本的追捧,身價暴漲。但是,2012年市場行情進入調整期后,這個板塊的價格走勢就像過山車般出現了 大跌,大師行情從此一蹶不振。相形之下,像白氏兄弟這樣的藝術家,雖然也受到整個市場的價格系統的拖累而身價縮水,但市場表現還是比較堅挺。更值得注意的 是,這個板塊的調整行情已經走到十字路口,今后大師與藝術家將會分道揚鑣,“兩極分化”成兩個子板塊,藝術家板塊會告別大師板塊而走出獨立的行情。而在這 波新行情里,白氏兄弟會扮演一個新的角色,逐漸成為領頭羊領漲整個板塊。